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正史类
  4. 史部
  5. 《史记》

《史记》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 -

  2003-3-7

  老子者,①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姓李氏,③名耳,字?,④周守藏室之史也。⑤

  注①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张君相云:“老子者是号,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理,善化济物无遗也。”

  注②集解地理志曰苦县属陈国。索隐按:地理志苦县属陈国者,误也。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属焉。裴氏所引不明,见苦县在陈县下,因云苦属陈。今检地理志,苦实属淮阳郡。苦音怙。正义按年表云淮阳国,景帝三年废。至天汉修史之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时属楚国,故太史公书之。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厉音赖。晋太康地记云:“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子所生地也。”

  注③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注④索隐按:许慎云“?,耳曼也”。故名耳,字?。有本字伯阳,非正也。

  然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也。正义?,耳漫无轮也。神仙传云:“外字曰?。”

  按:字,号也。疑老子耳漫无轮,故世号曰?。

  注⑤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正义藏,在浪反。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①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③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④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注①索隐大戴记亦云然。

  注②索隐刘氏云:“蓬累犹扶持也。累音六水反。说者云头戴物,两手扶之而行,谓之蓬累也。”按:蓬者,盖也;累者,随也。以言若得明君则驾车服冕,不遭时则自覆盖相携随而去耳。正义蓬,沙碛上转蓬也。累,转行貌也。言君子得明主则驾车而事,不遭时则若蓬转流移而行,可止则止也。蓬,其状若皤蒿,细叶,蔓生于沙漠中,风吹则根断,随风转移也。皤蒿,江东呼为斜蒿云。

  注③索隐良贾谓善货卖之人。贾音古。深藏谓隐其宝货,不令人见,故云“若虚”。而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嵇康高士传亦载此语,文则小异,云“良贾深藏,外形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也。

  注④正义恣态之容色与淫欲之志皆无益于夫子,须去除也。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②

  注①索隐李尤函谷关铭云“尹喜要老子留作二篇”,而崔浩以尹喜又为散关令是也。正义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着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或以为函谷关。括地志云:“散关在岐州陈仓县东南五十二里。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强,其两反。为于伪反。

  注②集解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

  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

  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索隐列仙传是刘向所记。物色而?之,谓视其气物有异

  色而寻?之。又按: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

  过也”。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①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注①正义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莱子,故书之。列仙传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至于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①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注①索隐此前古好事者据外传,以老子生年至孔子时,故百六十岁。或言二百余岁者,□以周太史儋为老子,故二百余岁也。正义盖,或,皆疑辞也。世不?知,故言“盖”及“或”也。玉清云老子以周平王时见衰,于是去。孔子世家云孔子问礼于老子在周景王时,孔子盖年三十也,去平王十二王。此传云儋□老子也,秦献公与烈王同时,去平王二十一王。说者不一,不可知也。故葛仙公序云“老子体于自然,生乎大始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①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②或曰儋□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实百一十九年。”

  注②索隐按:周秦二本纪并云“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又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然与此传离合正反,寻其意义,亦并不相违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①宗子注,②注子宫,宫玄孙假,③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太傅,因家于齐焉。

  注①集解此云封于段干,段干应是魏邑名也。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盖因邑为姓,左传所谓“邑亦如之”是也。风俗通氏姓注云姓段,名干木,恐或失之矣。天下自别有段姓,何必段干木邪!

  注②索隐音铸。正义之树反。

  注③索隐音古雅反。正义作“瑕”,音霞。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①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②

  注①索隐按:绌音黜。黜,退而后之也。

  注②索隐此太史公因其行事,于当篇之末结以此言,亦是赞也。按: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此是昔人所评老?之德,故太史公于此引以记之。正义此都结老子之教也。言无所造为而自化,清净不挠而民自归正也。

  庄子者,蒙人也,①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②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③作渔父、盗跖、?箧,④以诋?孔子之徒,⑤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⑥然善属书离辞,⑦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⑧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⑨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注①集解地理志蒙县属梁国。索隐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正义郭缘生述征记云蒙县,庄周之本邑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此云庄周为漆园吏,□此。按:其城古属蒙县。

  注③索隐大抵犹言大略也。其书十余万言,率皆立主客,使之相对语,故云“偶言”。又音寓,寓,寄也。故别录云“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故庄子有寓言篇”。正义率音律。寓音遇。率犹类也。寓,寄也。

  注④索隐?箧犹言开箧也。?音?,亦音去。箧音去劫反。正义?音丘鱼反。

  箧音苦颊反。?,开也。箧,箱类也。此庄子三篇名,皆诬毁自古圣君、贤臣、孔子之徒,营求名誉,咸以丧身,非抱素任真之道也。

  注⑤索隐诋,讦也。诋音邸。?音紫。谓诋讦毁訾孔子也。

  注⑥索隐按:庄子“畏累虚”,篇名也,□老聃弟子畏累。邹氏畏音于鬼反,累音垒。刘氏畏音乌罪反,累路罪反。郭象云“今东莱也”。亢音庚。亢桑子,王劭本作“庚桑”。司马彪云“庚桑,楚人姓名也”。正义庄子云:“庚桑楚者,老子弟子,北居畏累之山。”成□云:“山在鲁,亦云在深州。”此篇寄庚桑楚以明至人之德,?生之经,若槁木无情,死灰无心,祸福不至,恶有人灾。言庄子杂篇庚桑楚已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

  注⑦正义属音烛。离辞犹分析其辞句也。

  注⑧正义剽,疋妙反。剽犹攻击也。

  注⑨索隐?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亦有本作“?”字。正义洋音翔。己音纪。

  楚威王闻庄周贤,①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②子亟去,③无污我。④我宁游戏污渎⑤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⑥

  注①正义威王当周显王三十年。

  注②索隐孤者,小也,特也。愿为小豚不可得也。正义不?也。豚,小猪。

  临宰时,愿为孤小豚不可得也。

  注③索隐音棘。亟犹急也。

  注④索隐污音乌故反。

  注⑤索隐音乌读二音。污渎,潢污之小渠渎也。

  注⑥正义庄子云:“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二千岁矣,巾笥藏之庙堂之上。此龟宁死为留骨而

  贵乎?宁生曳尾泥中乎?’大夫曰:‘宁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与此传不同也。

  申不害者,京人也,①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②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③

  注①索隐申子名不害。按:别录云“京,今河南京县是也”。正义括地志云:

  “京县故城在郑州荥阳县东南二十里,郑之京邑也。”

  注②索隐按:术□刑名之法术也。

  注③索隐王劭按:纪年云“韩昭侯之世,兵寇屡交”,异乎此言矣。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①

  注①集解刘向别录曰:“今民闲所有上下二篇,中书六篇,皆合二篇,已备,过于太史公所记也。”索隐今人闲有上下二篇,又有中书六篇,其篇中之言,皆合上下二篇,是书已备,过于太史公所记也。正义阮孝绪七略云申子三卷也。

  韩非者,①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②而其归本于黄老。③非为人口吃,④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⑤斯自以为不如非。

  注①正义阮孝绪七略云:“韩子二十卷。”韩世家云:“王安五年,非使秦。

  九年,虏王安,韩遂亡。”

  注②集解新序曰:“申子之书言人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故号曰‘术’。商鞅所为书号曰‘法’。

  皆曰‘刑名’,故号曰‘刑名法术之书’。”索隐著书三十余篇,号曰韩子。

  注③索隐按:刘氏云“黄老之法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韩非之论诋驳浮淫,法制无私,而名实相称。故曰‘归于黄老’。”斯未为得其本旨。今按:韩子书有解老、喻老二篇,是大抵亦崇黄老之学耳。

  注④正义音讫。

  注⑤正义孙卿子二十二卷。名况,赵人,楚兰陵令。避汉宣帝讳,改姓孙也。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①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之士。②今者所养非所用,

  ③所用非所养。④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⑤观往者得失之变,⑥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⑦

  注①索隐韩王安也。

  注②正义介,甲也。?,兜鍪也。

  注③索隐言非疾时君以禄养其臣者,乃皆安禄养交之臣,非勇悍忠鲠及折冲御侮之人也。

  注④索隐又言人主今临事任用,并非常所禄养之士,故难可尽其死力也。

  注⑤索隐又悲奸邪谄谀之臣不容廉直之士。

  注⑥正义韩非见王安不用忠良,今国消弱,故观往古有国之君,则得失之变异,而作韩子二十卷。

  注⑦索隐此皆非所著书篇名也。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五蠹,蠹政之事有五也。内外储,按韩子有内储、外储篇:内储言明君执术以制臣下,制之在己,故曰“内”也;外储言明君观听臣下之言行,以断其赏罚,赏罚在彼,故曰“外”也。储畜二事,所谓明君也。说林者,广说诸事,其多若林,故曰“说林”也。今韩子有说林上下二篇。说难者,说前人行事与己不同而诘难之,故其书有说难篇。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①

  注①索隐说音税。难音奴干反。言游说之道为难,故曰说难。其书词甚高,故特载之。然此篇亦与韩子微异,烦省小大不同。刘伯庄亦申其意,粗释其微文幽旨,故有刘说也。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①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②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③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④

  注①正义凡说难识情理,不当人主之心,恐犯逆鳞。说之难知,故言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乃为难。

  注②正义能分明吾意以说之,亦又未为难也,尚非甚难。

  注③索隐按:韩子“横失”作“横佚”。刘氏云:“吾之所言,无横无失,陈辞发策,能尽说情,此虽是难,尚非难也。”正义横,扩孟反。又非吾敢有横失,词理能尽说己之情,此虽是难,尚非极难。

  注④索隐刘氏云:“开说之难,正在于此也。”按:所说之心者,谓人君之心也。言以人臣疏末射尊重之意,贵贱隔绝,旨趣难知,自非高识,莫近几会,故曰“说之难”也。乃须审明人主之意,必以我说合其情,故云“吾说当之”也。正义前者三说并未为难,凡说之难者,正在于此。言深辨知前人意,可以吾说当之,?与前人心会,说则行,乃是难矣。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①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远矣。②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③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④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其身。⑤此之不可不知也。

  注①索隐按:谓所说之主,中心本出欲立高名者也。,故刘氏云“稽古羲黄,祖述尧舜”是也。

  注②索隐谓人主欲立高名,说臣乃陈厚利,是其见下节也。既不会高情,故遇卑贱必被远斥矣。

  注③索隐亦谓所说之君,出意本规厚利,而说臣乃陈名高之节,则是说者无心,远

  于我之事情,必不见收用也。故刘氏云“若秦孝公志于强国,而商鞅说以帝王,故怒而不用”。

  注④索隐按:韩子“实”字作“隐”。按:显者,阳也。谓其君实为厚利,而详作欲为名高之节也。正义前人必欲厚利,诈慕名高,则阳收其说,实疏远之。

  注⑤索隐谓若下文云郑武公阴欲伐胡,而关其思极论深计,虽知说当,终遭显戮是也。正义前人好利厚,诈慕名高,说之以厚利,则阴用说者之言而显不收其身。说士不可不察。

  Ub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①如是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②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③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④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⑤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⑥强之以其所必不为,⑦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

  ⑧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闲己;⑨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⑩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⑾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⑿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⒀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⒁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⒂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⒃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注①正义事多相类,语言或说其相类之事,前人觉悟,便成漏泄,故身危也。

  注②正义人主有过失之端绪,而引美善之议以推人主之恶,则身危。

  注③索隐按:谓人臣事上,其道未合,至周之恩未沾渥于下,而辄吐诚极言,其说有功则其德亦亡。亡,无也。韩子作“则见忘”,然“见忘”胜于“德亡”也。正义渥,沾濡也。人臣事君未满周至之恩泽,而说事当理,事行有功,君不以为恩德,故德亡。

  注④索隐又若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是恩意未深,辄评时政,不为所信,更致嫌疑,若下文所云邻父以墙坏有盗,却为见疑,□其类也。正义说事不行,或行有败坏,则必致危殆,若此者身危也。

  注⑤正义与音预。人主先得其计己功,说者知前发其踪迹,身必危亡。

  注⑥索隐谓人主明有所出事乃自以为功,而说者与知,是则以为闲,故身危也。正义人主明所出事,乃以有所营为,说者预知其计,而说者身亡危。

  注⑦索隐刘氏云:“若项羽必欲衣锦东归,而说者强述关中,违旨忤情,自招诛灭也。”正义强,其两反。人主必不欲有为,而说者强令为之。

  注⑧索隐刘氏云:“若汉景帝决废栗太子,而周亚夫强欲止之,竟不从其言,后遂下狱是也。”正义人主已营为,而说者强止之者,身危。

  注⑨正义闲音纪苋反。说彼大人之短,以为窃己之事情,乃为刺讥闲也。

  注⑩索隐按:韩非子“粥权”作“卖重”。谓荐彼细微之人,言堪大用,则疑其挟诈而卖我之权也。正义粥音育。刘伯庄云:“论则疑其挟诈卖己之权。”

  注⑾正义说人主爱行,人主以为借己之资籍也。

  注⑿正义论说人主所憎恶,人主则以为尝试于己也。

  注⒀索隐按:谓人主意在文华,而说者但径捷省略其辞,则以说者为无知而见屈辱也。正义省,山景反。

  注⒁索隐按:谓人主志在简要,而说者务于浮辞泛滥,博涉文华,则君上嫌其多迂诞,文而无当者也。正义泛滥,浮辞也。博文,广言句也。言浮说广陈,必多词理,时乃永久,人主疲倦。

  注⒂正义懦音乃乱反。说者陈言顺人主之意,则或怯懦而不尽事情也。

  注⒃正义草野犹鄙陋也。广陈言词,多有鄙陋,乃成倨傲侮慢。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①而灭其所丑。②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③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④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⑤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⑥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⑦大忠无所拂悟,⑧辞言无所击排,⑨乃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⑩知尽之难也。⑾得旷日弥久,⑿而周泽既渥,[一三]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⒁

  注①索隐按:所说谓所说之主也。饰其所敬者,说士当知人主之所敬,而时以言辞文饰之。

  注②索隐丑谓人主若有所避讳而丑之,游说者当灭其事端而不言也。

  注③正义前人自知其失误,说士无以失误穷极之,乃为讪上也。

  注④索隐按:谓人主自勇其断,说士无以己意而攻闲之,是以卑下之谋自敌于上,以致谴怒也。正义断音端乱反。刘伯庄云:“贵人断甲为是,说者以乙破之,乙之理难同,怒以下敌上也。”

  注⑤索隐按:概犹格也。刘氏云:“秦昭王决欲攻赵,白起苦说其难,遂己之心,拒格君上,故致杜邮之?也。”正义概,古代反。

  注⑥正义刘伯庄云:“贵人与甲同计,与乙同行者,说士陈言无伤甲乙也。”

  注⑦索隐按:上文言人主规事誉人,与某人同计同行,今说者之词不得伤于同计同行之人,仍可文饰其类也。又若人主与同失者,而说者则可以明饰其无失也。正义人主与甲同失,说者文饰甲之无失。

  注⑧索隐拂音佛。言大忠之人,志在匡君于善,君初不从,则且退止,待君之说而又几谏,□不拂悟于君也。

  正义拂悟当为“?忤”,古字假借耳。?,违也。忤,逆也。

  注⑨索隐谓大忠说谏之辞,本欲归于安人兴化,而无别有所击射排摈。按:

  韩子作“击摩”也。

  注⑩正义言大忠之事,拟安民兴化,事在匡弼。君初亦不击排,乃后周泽沾濡,君臣道合,乃敢辩智说焉。此所以亲近而不见疑,是知尽之难。

  注⑾集解徐广曰:“知,一作‘得’。难,一作‘辞’。”索隐谓人臣尽知事上之道难也。按:徐广曰“知,一作‘得’,难,一作‘辞’”。今按韩子作“得尽之辞”也。正义言说士知谈说之难也,为能尽此谈说之道,得当人主之心,君臣相合,乃是知尽之难也。

  注⑿索隐谓君臣道合,旷日已久,是诚着于君也。

  注⒀索隐谓君之渥泽周浃于臣,鱼水相须,盐梅相和也。

  注⒁正义夫知尽之难,则君臣道合,故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君不疑,与君交争而不罪,而得明计国之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任爵禄于身,以此君臣相执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①百里奚为虏,②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③则非能仕之所设也。④

  注①正义殷本纪云“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王道”是也。

  注②正义晋世家云袭灭虞公,及大夫百里以媵秦穆姬也。

  注③正义污音乌故反。庖虏是污。

  注④索隐按:韩子作“非能士之所耻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①昔者郑武公欲伐胡,②乃以其子妻之。

  因问?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③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注①正义其子邻父说皆当矣,而切见疑,非处知则难乎!

  注②正义世本云:“胡,归姓也。”括地志云:“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

  注③正义当,当浪反。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君。?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①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②

  注①正义龙,虫类也。故言“龙之为虫”。

  注②索隐按:几,庶也。谓庶几于善谏说也。正义说者能不犯人主逆鳞,则庶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①

  注①集解战国策曰:“秦王封姚贾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梁监门子,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大盗赵逐臣与同社稷之计,非所以励?臣也。’王召贾问之,贾答云云,乃诛韩非也。”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①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②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注①集解自勉励之意也。索隐刘氏云:“卑卑,自勉励之意也。”

  注②集解?,胡革反。用法惨急而鞠?深刻。索隐惨,七感反。?,胡革反。

  按:谓用法惨急而鞠?深刻也。

  【索隐述赞】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窜西垂。庄蒙栩栩,申害卑卑。

  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本纪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1
卷二 夏本纪 第二 2
卷三 殷本纪 第三 3
卷四 周本纪 第四 4
卷五 秦本纪 第五 5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6
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 7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8
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9
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10
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11
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12
表
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13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14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15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16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17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18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19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20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21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22
书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23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24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25
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26
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27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28
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29
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30
世家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31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32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第三 33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34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35
卷三十六 陈□世家 第六 36
卷三十七 ?康叔世家 第七 37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38
卷三十九 晋世家 第九 39
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40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41
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42
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43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44
卷四十五 韩世家 第十五 45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46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47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48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49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50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51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52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53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54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55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56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57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58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59
卷六十 王世家 第三十 60
列传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61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62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63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64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65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66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67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68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69
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70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71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72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73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74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75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76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77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78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79
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80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81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82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83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84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85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86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87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88
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89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90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91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92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93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94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95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96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97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98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99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100
卷一百一 袁盎□错列传 第四十一 101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102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103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104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105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106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107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108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109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110
卷一百一十一 ?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111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112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113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114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115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116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117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118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119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120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121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122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123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124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125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126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127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128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129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130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