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正史类
  4. 史部
  5. 《史记》

《史记》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 -

  高祖,①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②字季。③父曰太公,④母曰刘媪。⑤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⑥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邦。”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注②集解李斐曰:“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孟康曰:“后沛为郡,丰为县。”索隐按:高祖,刘累之后,别食邑于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更为刘氏。刘氏随魏徙大梁,后居丰,今言“姓刘氏”者是。

  左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说者以为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然则因生赐姓,若舜生姚墟,以为姚姓,封之于虞,即号有虞氏是也。若其后子孙更不得赐姓,即遂以虞为姓,云“姓虞氏”。今此云“姓刘氏”,亦其义也。故姓者,所以统系百代,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又系本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故五帝本纪云“禹姓姒氏,契姓子氏,□姓姬氏”是也。按:汉改泗水为沛郡,治相城,故注以沛为小沛也。

  注③索隐按:汉书“名邦,字季”,此单云字,亦又可疑。按:汉高祖长兄名伯,次名仲,不见别名,则季亦是名也。故项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后因讳邦不讳季,所以季布犹称姓也”。

  注④索隐皇甫谧云:“名执嘉。”王符云:“太上皇名?。”与湍同音。正义春秋握成图云:“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己,生执嘉。”

  注⑤集解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长老尊称也。左师谓太后曰‘媪爱燕后贤长安君’。礼乐志‘地神曰媪’。媪,母别名也,音乌老反。”索隐韦昭云:“媪,妇人长老之称。”皇甫谧云:“媪盖姓王氏。”又据春秋握成图以为执嘉妻含始,游洛池,生刘季。诗含神雾亦云。姓字皆非正史所出,盖无可取。今近有人云“母温氏”。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贞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执对反复,沈叹古人未闻,聊记异见,于何取实也?孟康注“地神曰媪”者,礼乐志云“后土富媪”,张晏曰“坤为母,故称媪”是也。正义帝王世纪云:“汉昭灵后含始游洛池,有宝鸡衔赤珠出炫日,后吞之,生高祖。”诗含神雾亦云。含始即昭灵后也。陈留风俗传云:“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使使者以梓宫招幽魂,于是丹蛇在水自洒,跃入梓宫,其浴处有遗发,谥曰昭灵夫人。”

  汉仪注云:“高帝母起兵时死小黄城,后于小黄立陵庙。”括地志云:“小黄故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三里。”颜师古云:“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注⑥索隐按:诗含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又广雅云“有鳞曰蛟龙”。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①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②仁而爱人,喜施,③意豁如也。④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⑤为泗水亭长,⑥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⑦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⑧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责。⑨

  注①集解服虔曰:“准音拙。”应劭曰:“隆,高也。准,颊权准也。颜,?颡也,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闲曰颜。”文颖曰:“准,鼻也。”索隐李斐云:“准,鼻也。始皇蜂目长准,盖鼻高起。”尔雅:“颜,额也。”文颖曰:

  “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

  注②正义河图云:“帝刘季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合诚图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按:左,阳也。七十二黑子者,赤帝七十二日之数也。木火土金水各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季,各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故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也。有一本“七十日”者,非也。许北人呼为“?子”,吴楚谓之“志”。志,记也。

  注③正义喜,许记反。施,尸豉反。

  注④集解服虔曰:“豁,达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试补吏。”

  注⑥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高祖为泗水亭长也。

  国语有“寓室”,即今之亭也。亭长,盖今里长也。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政。括地志云:“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有高祖庙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贳,赊也。”索隐邹诞生贳音世,与字林声韵并同。又音时夜反。广雅云:“贳,赊也。”说文云:“贳,贷也。”临淮有贳阳县。汉书功臣表“贳阳侯刘缠”,而此纪作“射阳”,则“贳”亦“射”也。

  注⑧集解如淳曰:“雠亦售。”索隐乐彦云借“雠”为“售”,盖古字少,假借耳。今亦依字读。盖高祖大度,既贳饮,且雠其数倍价也。

  注⑨索隐周礼小司寇云:“听称责以傅别。”郑司农云:“傅别,券书也。”

  康成云:“傅别,谓大手书于札中而别之也。”然则古用简札书,故可折。至岁终总□不责也。

  高祖常繇咸阳,①纵观,观秦皇帝,②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徭役也。”索隐韦昭云:“秦所都,武帝更名渭城。”应劭云:“今长安也。”按:关中记云“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城南大城是也”。名咸阳者,山南曰阳,水北亦曰阳,其地在渭水之北,又在九?诸山之南,故曰咸阳。

  注②正义包恺云:“上音馆,下音官。恣意,故纵观也。”

  单父人吕公①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②主进,③令诸大夫曰:④“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⑤“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⑥无所诎。

  ⑦酒阑,⑧吕公因目固留高祖。⑨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⑩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⑾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⑿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单音善。父音斧。”索隐韦昭云:“单父,县名,属山阳。”崔浩云:“史失其名,但举姓而言公。”又按:汉书旧仪云“吕公,汝南新蔡人”。又相经云“魏人吕公,名文,字叔平”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主吏,功曹也。”

  注③集解文颖曰:“主赋敛礼进,为之帅。”索隐郑氏云:“主赋敛礼钱也。”

  颜师古曰:“进者,会礼之财。字本作‘赆’,声转为‘进’。‘宣帝数负进’,义与此同。”

  注④正义大夫,客之贵者总称之。

  注⑤集解应劭曰:“绐,欺也。音殆。”索隐韦昭云:“绐,诈也。”刘氏云:

  “绐,欺负也。”何休云:“绐,疑也。”谓高祖素狎易诸吏,乃诈为谒。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

  注⑥正义上在果反。下在卧反。

  注⑦正义音丘忽反。

  注⑧集解文颖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注⑨正义不敢对?显言,故目动而留之。

  注⑩集解张晏曰:“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与语皆自称仆。”

  注⑾正义息,生也。谓所生之女也。

  注⑿集解服虔曰:“元,长也。食邑于鲁。”韦昭曰:“元,谥也。”正义汉制,帝女曰“公主”,仪比诸侯;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姑曰“大长公主”,仪比诸侯王。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①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②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注①集解服虔曰:“告音如‘嗥呼’之‘嗥’。”李斐曰:“休谒之名也。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复其告,使得带印绂,将官属,归家治疾也。”索隐韦昭云:“告,请归乞假也。音‘告语’之‘告’。故战国策曰‘商君告归’,延笃以为告归,今之归宁也。”刘伯庄?颜师古并音古笃反,非号喾两音也。按:东观汉记田邑传云“邑年三十,历卿大夫,号归罢,厌事,少所嗜欲”。寻号与嗥同,古者当有此语,故服氏云“如号呼之号”,音豪。今以服虔虽据田邑“号归”,亦恐未得。然此“告”字当音诰,诰号声相近,故后“告归”“号归”遂变耳。

  注②正义必捕反,以食饲人也。父本请饮,吕后因饲之。国语云:“国中童子无不?。”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①时时冠之,②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③乃是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埽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薛,鲁国县也。有作冠师,故往治之。”索隐应劭云:“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又蔡邕独断云:“长冠,楚制也。高祖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司马彪舆服志亦以“刘氏冠”为鹊尾冠也。应劭云:“旧亭卒名‘弩父’,陈?楚谓之‘亭父’,或云‘亭部’,淮?泗谓之‘求盗’也。”

  注②正义音馆,下同。

  注③正义音官。颜师古云:“后号为‘刘氏冠’。其后诏曰‘爵非公乘以上下得冠刘氏冠’,即此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①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②夜径③泽中,令一人行前。④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⑤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⑥蛇遂分为两,⑦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⑧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⑨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⑩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⑾诸从者日益畏之。

  注①正义度,田洛反。比,必寐反。

  注②正义被,加也。

  注③索隐旧音经。按:广雅云“径,斜过也”。字林云“径,小道也,音古定反”。言酒后放徒,夜径行泽中,不敢由正路,且从而求疾也。

  注④正义行音下孟反。

  注⑤索隐音径。郑玄曰:“步道曰径也。”

  注⑥索隐汉旧仪云“斩蛇剑长七尺”。又高祖云“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二文不同者,崔豹古今注“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故旧仪因言之。正义按:其蛇大,理须别求是剑斩之。三尺剑者,常佩之剑。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注⑦索隐谓斩蛇分为两段也。

  注⑧集解应劭曰:“秦襄公自以居西戎,主少昊之神,作西?,祠白帝。至献公时栎阳雨金,以为瑞,又作畦?,祠白帝。少昊,金德也。赤帝尧后,谓汉也。杀之者,明汉当灭秦也。秦自谓水,汉初自谓土,皆失之。至光武乃改定。”

  索隐按:太康地理志云“?在栎阳故城内。其?如畦,故曰畦?”。畦音户圭反。

  应注云“秦自谓水”者,按秦文公获黑龙,命河为德水是也。又按:春秋合诚图云“水神哭,子褒败”。宋均以为高祖斩白蛇而神母哭,则此母水精也。此皆谬说。又注云“至光武乃改”者,谓改汉为火德,秦为金德,与雨金及赤帝子之理合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苦’。”索隐汉书作“苦”,谓欲困苦辱之。一本或作“笞”。说文云:“笞,击也。”

  注⑩索隐包恺?刘伯庄音古孝反。

  注⑾集解应劭曰:“负,恃也。”索隐晋灼云:“自恃斩蛇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①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闲。②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

  “季所居上常有云气,③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注①索隐厌音一涉反,又一冉反。广雅云:“厌,镇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芒,今临淮县也。砀县在梁。”?案:应劭曰“二县之界有山泽之固,故隐于其闲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砀山县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本汉砀县也。砀山在县东。”

  注③正义京房易*(兆)**[飞]*候云:“何以知贤人隐?*(颜)*师*(古)*曰:‘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而不雨,其下有贤人隐矣。’”故吕后望云气而得之。

  秦二世元年①秋,陈胜等起蕲,②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③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④?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已数十百人矣。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高祖时年四十八。”索隐应劭云:“始皇欲以一至万,示不相袭。始者一,故至子称二世。”崔浩云:“二世,始皇子胡亥。”又按:善文称隐士云“赵高为二世杀十七兄而立今王”,则二世是第十八子也。

  注②索隐蕲,县名,属沛,音机,又音旗。

  注③索隐按:汉书萧?曹传,参为狱掾,何为主吏也。

  注④索隐说文云“以力胁之云劫”也。

  注⑤索隐汉书作“数百人”。刘伯庄云“言数十人或至百人”,则是百人已下也。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城保刘季。①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②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③吾非敢自爱,恐能薄,④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⑤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⑥而衅鼓⑦旗,帜皆赤。⑧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⑨方与,⑩还守丰。

  注①集解韦昭曰:“以为保障。”

  注②索隐按:范晔云“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注③索隐言一朝破败,使肝脑涂地。

  注④正义能,才能也。高祖谦言材能薄劣,不能完全其?。能者,兽,形色似熊,足似鹿。为物坚中而强力,人之有贤才者,皆谓之能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九月也。”?案:汉书音义曰“旧楚僭称王,其县宰为公。

  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注⑥集解应劭曰:“左传曰黄帝战于阪泉,以定天下。蚩尤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瓒曰:“管仲云‘割卢山交而出水,金从之出,蚩尤受之以作剑戟’。”

  索隐按:管子云“葛卢之山,发而出金”,今注引“发”作“交”及“割”,皆误也。

  注⑦集解应劭曰:“衅,祭也。杀牲以血涂鼓曰衅。”瓒曰:“案礼记及大戴礼有衅庙之礼,皆无祭事。”索隐说文云:“衅,血祭也。”司马法曰:“血于鼙鼓者,神戎器也。”颜师古曰:“凡杀牲以血祭者,皆名为衅。”臣瓒以为“皆无祭事”,非也。又古人新成钟鼎,亦必衅之。应劭云:“衅呼为?。”马融注周礼灼龟之兆云:“谓其象似玉?瓦?原之衅?,是用名之。”此说皆非。?音火稼反。

  注⑧索隐墨翟云:“帜,帛长丈五,广半幅。”字诂云:“帜,标也。”字林云:“熊旗五?,谓与士卒为期于其下,故曰旗也。”帜,或作“识”,或作“志”。

  嵇康音试。萧该音炽。

  注⑨索隐邓展曰:“县名,属山阳,章帝改曰胡陆。”

  注⑩集解郑德曰:“音房豫,属山阳郡。”索隐郑玄曰“属山阳”也。

  秦二世二年,陈涉之将周章①军西至戏②而还。③燕?赵?齐?魏皆自立为王。④项氏起吴。秦泗川监平⑤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州守壮⑥败于薛,走至戚,⑦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⑧沛公还军亢父,⑨至方与,*(周市来攻方与)*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⑩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⑾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闻东阳宁君?秦嘉[一二]立景驹为假王,在留,⒀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⒁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⒂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⒃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⒄拔之。⒅还军丰。闻项梁在薛,⒆从骑百余往见之。[二0]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二一]沛公还,引兵攻丰。[二二]

  注①索隐应劭云:“章字文,陈人。”

  注②索隐文颖云:“在新丰东二十里戏亭北。”孟康云:“水名也。”又述征记云:“戏水自骊山冯公谷北流,历戏亭,东入渭。”按:今其水东惟有戏驿存。

  注③索隐为章邯所破而还。邯音酣。

  注④索隐按:汉书高纪,二世二年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田儋自立为齐王,韩广自立为燕王,魏咎自立为魏王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泗川,今沛郡也,高祖更名沛。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

  平,名也。”索隐如淳云:“秦并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尉?监,故此有‘监平’,下有‘守壮’,则平?壮皆名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壮,名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戚音将毒反。”索隐晋灼云:“东海县也。”郑德?包恺并如字读。李登音千笠反。正义括地志云:“沂州临沂县有汉戚县故城。地理志云临沂县属东海郡。”

  注⑧索隐颜师古云“得,司马之名”,非也。按:后云“左司马曹无伤”,自此已下更不见替易处,盖是左司马无伤得泗川守壮而杀之耳。

  注⑨集解郑德曰:“亢音人相亢答,父音甫。属任城郡。”索隐旧音刚。刘伯庄?包恺并同音苦浪反。正义音刚,又苦浪反。括地志云:“亢父,县也,沛公屯军于此也。”

  注⑩集解文颖曰:“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东徙于丰,故曰‘丰,梁徙’。”

  注⑾集解服虔曰:“雅,故也。”苏林曰:“雅,素也。”

  注⑿集解文颖曰:“秦嘉,东阳郡人也,为宁县君。”瓒曰:“陈胜传曰‘广陵人秦嘉’,然则嘉非东阳人也。秦嘉初起兵于郯,号曰大司马,又不为宁县君。

  东阳宁君自一人,秦嘉又自一人。”索隐臣瓒以为二人。按:下文直云“东阳宁君”,又别言“秦嘉”,明臣瓒之说为得。颜师古以宁是姓,君者,时人号曰君耳。

  注⒀索隐韦昭云:“今彭城留县也。”正义括地志云:“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里,即张良所封处。”

  注⒁集解如淳曰:“从陈涉将也。涉在陈,其将相别在他许,皆称陈。?,章邯司马。”索隐谓章邯从陈别将,将兵向他处,而遣司马?将领兵士,北定楚地,故如淳云“?,章邯司马”也。孔文祥亦曰“邯别遣?屠相”。又一说云“从谓追逐之,言章邯讨逐陈别将,而司马?别将兵北定楚”,亦通。

  注⒂索隐韦昭云:“相,沛县。”应劭曰:“砀属梁国。”苏林音唐,又音宕。正义括地志云:“故相城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砀在宋州东一百五十里。”

  注⒃索隐韦昭云:“萧,沛之县名,谓在萧县之西也。”

  注⒄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梁国。”

  注⒅索隐按:范晔云“得城为拔”是也。

  注⒆正义今徐州滕县,故薛城也。

  注[二0]集解徐广曰:“三月。”

  注[二一]集解苏林曰:“五大夫,第九爵也。以五大夫为将,凡十人也。”

  注[二二]集解徐广曰:“表云‘拔之,雍齿奔魏’。”

  从项梁月余,项羽已拔襄城①还。项梁尽召别将居薛。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②项梁号武信君。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③破秦军。齐军归,楚独追北,④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⑤屠之。军濮阳之东,⑥与秦军战,破之。

  注①索隐韦昭云:“颖川县。”正义襄城,许州县。

  注②索隐韦昭云:“临淮县。音吁夷。”正义楚县也。

  注③索隐韦昭云:“东郡之县名。”正义济州县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师败曰北。”

  注⑤索隐按地理志属济阴。

  注⑥索隐韦昭云:“东郡之县名。”正义濮阳故城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本汉濮阳县。

  秦军复振,①守濮阳,环水。②楚军去而攻定陶,③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④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还攻外黄,⑤外黄未下。

  注①集解李奇曰:“振,整也。”如淳曰:“振,起也。收败卒自振迅而复起也。”

  注②集解文颖曰:“决水以自环守为固也。”张晏曰:“依河水以自环绕作垒。”

  正义按:二说皆通。其濮阳县北临黄河,言秦军北阻黄河,南凿沟引黄河水环绕作壁垒为固,楚军乃去。

  注③索隐按:地理志济阴之县也。

  注④索隐韦昭云:“故□国,今陈留之县。”

  注⑤索隐韦昭云:“上陈留县。”正义在雍丘东。

  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①谏,不听。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②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

  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注①索隐荀悦汉纪云“故楚令尹宋义”,当别有所出也。

  注②集解周礼有衔枚氏。郑玄曰“衔枚,止言语嚣?也。枚状如箸,横衔之,?结于项者”。?音获。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当是之时,赵歇①为王,秦将王离围之钜鹿城,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注①索隐苏林音如字。郑德音“遏绝”之“遏”。徐广音乌辖反。今依字读之也。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

  以沛公为砀郡长,①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

  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宋州本秦砀郡。”苏林云:“长如郡守。”韦昭云:“秦名曰守,是时改曰长。”

  注②索隐按表,青封信阳侯。正义应劭云:“天子曰师尹,诸侯曰令尹。时去六国近,故置令尹。”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余国不称。时立楚之后,故置官司皆如楚旧也。”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①

  注①索隐韦昭云:“函谷?武关也。”又三辅旧事云:“西以散关为界,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中谓之关中。”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①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悍猾贼。②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③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④前陈王?⑤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⑥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悍,今⑦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⑧至成阳,与杠里⑨秦军夹壁,破*(魏)**[秦]*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⑩

  注①索隐韦昭云:“愤激也。”

  注②索隐说文云:“?,疾也;悍,勇也。”方言云:“?,轻也。”刘音匹妙反。猾贼,汉书作“祸贼”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遗,一作‘?’。?,食也,音在妙反。”?案:如淳曰“类无复有活而?食者也。青州俗言无遗为无?类”。

  注④集解如淳曰:“楚谓陈涉也。数进取,多所攻取。”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陈涉也。”

  注⑥正义遣长者扶持仁义而西,告谕秦长少,令降下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道由砀也。”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二县名。”索隐成阳在济阴,韦昭云“在颖川”,非也。服虔云:“杠里,县名。”如淳云:“秦军所别屯地名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表云三年十月,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①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②遇刚武侯,③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④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⑤郦食其⑥*(谓)**[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⑦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⑧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⑨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⑩又战曲遇⑾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⑿二世使使者斩以徇。⒀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辕。⒁

  注①正义地理志云昌邑县属山阳。括地志云:“在曹州成武县东北三十二里,有梁丘故城是也。”

  注②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沛。”

  注③集解应劭曰:“楚怀王将也。”汉书音义曰:“功臣表云棘蒲刚侯陈武。

  武,一姓柴。‘刚武侯’宜为‘刚侯武’,魏将也。”瓒曰:“功臣表柴武以将军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入汉中,非怀王将也,又非魏将也,例未称谥。”

  正义颜师古云:“史失其名姓,唯识其爵号,不知谁也,不当改为‘刚侯武’。

  应氏以为怀王将,又云魏将,无据矣。”表六年三月封。孟?颜二人说是。

  注④正义并魏将也。欣字或作“欣”,音许斤反。蒲,汉书作“满”,并通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聚邑名也,属陈留圉县。”瓒曰:“陈留传曰在雍丘西南。”

  注⑥集解郑德曰:“音历异基。”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春秋传曰轻行无钟鼓曰袭。”

  注⑧索隐韦昭云:“在山阳。”

  注⑨索隐韦昭云:“河南县。”

  注⑩索隐韦昭云:“东郡县。”正义括地志云:“白马故城在滑州?南县西南二十四里。戴延之西征记云白马城,故?之漕邑。”

  注⑾索隐徐广云“在中牟”。韦昭云“志不载”。司马彪郡国志中牟有曲遇聚也。

  注⑿索隐韦昭云:“故?地,河南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四月。”

  注⒁集解文颖曰:“河南新郑南至颍川南北,皆韩地也。以良累世相韩,故因之。”瓒曰:“?辕,险道名,在缑氏东南。”索隐按:十三州志云河南缑氏县,以山为名。一云?辕凡九十二曲,是险道也。

  当是时,赵别将司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①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②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③战?东,④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⑤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⑥围宛城三?。⑦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⑧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⑨乃以宛守为殷侯,⑩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⑾高武侯鳃?⑿襄侯王陵降西陵。⒀还攻胡阳,⒁遇番君别将梅?,与皆,降析?郦。⒂遣魏人宁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以军降项羽于赵矣。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有平阴县,今河阴是也。

  注②正义今洛州,夏禹所都。

  注③索隐音?。许慎以为侧啮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南阳有?县。

  注⑤正义守音狩。宛,于元反。括地志云:“南阳县故城在宛大城之南隅,其西南有二面,皆故宛城。”

  注⑥索隐音?。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也。汉书作“迟”,音值。值,待也,谓待天明,皆言早意也。

  注⑦索隐按:楚汉春秋曰“上南攻宛,匿旌旗,人衔枚,马东舌,鸡未鸣,围宛城三?”也。

  注⑧索隐李奇曰:“乘,守也。”韦昭曰:“乘,登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七月也。”

  注⑩索隐韦昭曰:“在河内。”

  注⑾索隐韦昭曰:“在河内。”正义括地志云:“故丹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南去丹水二百步。汲?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是也。舆地志云秦为丹水县也。地理志云丹水县属弘农郡。抱朴子云‘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光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川中不溺’。”

  注⑿集解苏林曰:“鳃音‘鱼鳃’之‘鳃’。”晋灼曰:“功臣表戚鳃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汉封王陵为安国侯,初起兵时在南阳,南阳有穰县,疑‘襄’当为‘穰’,而无‘禾’,字省耳。今‘邵公’或作‘召’字,此类多矣。”

  瓒曰:“时韩成封穰侯,江夏有襄,是陵所封。”索隐按:王陵封安国侯,是定天下为丞相时封耳。此言襄侯,当如臣瓒解,盖初封江夏之襄也。

  注⒁集解一云“陵”。索隐韦昭曰:“南阳县。”

  注⒂集解如淳曰:“持益反。”索隐邹诞生音锡。郦音历,苏林?如淳音掷。

  析属弘农,郦属南阳,出地理志。而左传云析一名白羽。颜师古云“析,今内乡县。郦,今菊潭县”。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①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②秦人□,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注①索隐左传云楚司马起*(营所)**[丰析]*以临上雒,谓晋人曰“将通于少习”,杜预以为商县武关也。又太康地理志武关当冠军县西,?关在武关西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卤与‘虏’同。”

  汉元年十月,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③降轵道旁。④诸将或言诛秦王。⑤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⑥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⑦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⑧者族,偶语者□?。⑨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⑩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⑾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⑿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①集解如淳曰:“张苍传云以高祖十月至霸上,故因秦以十月为岁首。”正义沛公乙未年十月至霸上。项羽封十八诸侯,沛公封汉王,后刘项五年战□,汉遂灭楚,天下归汉,故却书初至霸上之月。

  注②正义故霸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汉霸陵,文帝之陵邑也,东南去霸陵十里。地理志云:“霸陵故芷阳,文帝更名。”三秦记云:“霸城,秦穆公筑为宫,因名霸城。汉于此置霸陵。”庙记云:“霸城,汉文帝筑。沛公入关,遂至霸上,即此也。”

  注③索隐韦昭云:“天子印称玺,又独以玉。符,发兵符也。节,使者所拥也。”

  说文云:“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释名云:“节为号令赏罚之节也。又节毛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又汉官仪云:“子婴上始皇玺,因服御之,代代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也。”正义按:天子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皇帝信玺凡事皆用之,玺令施行;天子信玺以迁拜封王侯;天子之玺以发兵。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三秦记云紫泥水在今成州。舆地志云汉封诏玺用紫泥,则此水之泥也。

  注④索隐枳音只。汉宫殿疏云枳道亭东去霸城观四里,观东去霸水百步。苏林云在长安东十三里也。正义轵音纸。括地志云:“轵道在雍州万年县东北十六里苑中。”

  注⑤索隐楚汉春秋曰:“樊哙请杀之。”

  注⑥正义属,之欲反。属,付也。

  注⑦正义休,息也。言欲居止宫殿中而息也。

  注⑧索隐刘伯庄、乐彦同音方未反。

  注⑨集解应劭曰:“秦禁民聚语。偶,对也。”瓒曰:“始皇本纪曰‘偶语经书者□?’。”索隐按:礼云“刑人于?,与?□之”,故今律谓绞刑为“□?”是也。

  注⑩索隐杀人,伤人及盗。

  注⑾集解应劭曰:“抵,至也,又当也。除秦酷政,但至于罪也。”李斐曰:

  “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

  张晏曰:“秦法,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今但当其身坐,合于康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也。”索隐韦昭云:“抵,当也。谓使各当其罪。”今按:秦法有三族之刑,汉但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使之抵罪,余并不论其辜,以言省刑也。则抵训为至,杀人以外,唯伤人及盗使至罪名耳。

  注⑿集解应劭曰:“案,案次第;堵,墙堵也。”

  或说沛公①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②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④亚父劝项羽击沛公。⑤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⑥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⑦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注①索隐按:楚汉春秋云解先生云“遣守函谷,无内项王”,而张良系家云“鲰生说我”,则鲰生是小生,即解生。

  注②正义颜师古曰:“今桃林南有洪溜涧,古函谷也。其水北流入河,西岸犹有旧关余迹”。西征记云:“道形如函也。其水山原壁立数十仞,谷中容一车。”

  注③正义许宜反。

  注④正义曹无伤欲就项羽求封。

  注⑤索隐范增也。项羽得范增,号曰亚父,言尊之亚于父。犹管仲,齐谓仲父。父并音甫也。

  注⑥正义项羽本纪云项伯曰“沛父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此以文谕之。

  注⑦索隐按:姚察云在新丰古城东,未至戏水,道南有断原、南北洞门是也。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①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注①正义怀王初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令羽北救赵,故失约在后也。

  正月,①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②王巴、蜀、汉中,③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④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⑤都栎阳;⑥董翳为翟王,⑦都高奴。

  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⑧都洛阳。赵将司马?为殷王,⑨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⑩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一一]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⑿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⒀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余河闲三县,居南皮。封梅?十万户。

  注①正义崔浩云:“史官以正月纪四时,故书正月也。”荀悦云:“先春后正月也。”颜师古云:“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历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以十月为正月。今此正月,当时谓之四月也。他皆放此。”

  注②正义梁州本汉中郡,以汉水为名。

  注③集解徐广曰:“三十二县。”

  注④正义以岐州雍县为名。

  注⑤正义塞,先代反。韦昭云:“在长安东,名桃林塞。”按:桃林塞今华州潼关也。颜师古云“取河华之固为?塞耳,非桃林”。

  注⑥索隐因葬太上皇,改曰万年。

  注⑦正义文颖云:“本上郡,秦所置,项羽以?翳为王,更名曰翟也。”

  注⑧正义在黄河之南,故曰河南,即今河南府。

  注⑨正义以商帝盘庚国殷中之地,改商为殷,在相州安阳县,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百三十六里,故号殷王,都朝歌。

  注⑩索隐韦昭云:“南郡县名。”

  注⑾索隐地理志云六县属六安国。

  注⑿正义孟康云“本南郡,改为临江国”是也。

  注⒀索隐太康地理志云:“楚灭邾,迁其人于江南,因名县也。”

  四月,兵罢戏下,①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②入蚀中。③去辄烧绝栈道,④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而望归,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注①正义戏音麾:许慎注淮南子云:“戏,大旗也。”

  注②正义韦昭云:“杜,今陵邑。”括地志云:“杜陵故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南十五里。汉杜陵县,宣帝陵邑也,北去宣帝陵五里。庙记云故杜伯国。”

  注③集解李奇曰:“蚀音力,在杜南。”如淳曰:“蚀,入汉中道川谷名。”

  索隐李奇音力,孟康音食。王劭按:说文作“?”,器名也。地形似器,故名之。

  音力也。

  注④索隐按系家,是用张良计也。栈道,阁道也。音士谏反。包恺音士版反。

  崔浩云:“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版梁为阁。”

  注⑤集解徐广曰:“韩王信,非淮阴侯信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若有罪见迁徙。”

  注⑦正义?音丘赐反。说文云:“?,举踵也。”司马彪云:“?,望也。”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①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②?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余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③田荣,请兵击张耳。齐予陈余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于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注①正义音流。

  注②正义趣音促。

  注③正义上音悦,下音税。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①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②雍兵败,还走;止战好?,③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④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⑤王吸⑥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⑦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⑧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注①集解地理志武都有故道县。

  注②正义今岐州县也。

  注③集解孟康曰:“?音止,神灵之所在也,县名,属右扶风。”

  注④索隐按荀悦汉纪,令樊哙围之。

  注⑤集解音恶后反。索隐按表,欧以舍人从,为将军,封广平侯也。

  注⑥索隐按表,吸以中涓从,为将军,封清阳侯。

  注⑦集解如淳曰:“王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正义括地志云:“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县南三十一里。荆州记云昔汉高祖入秦,王陵起兵丹水以应之,此城王陵所筑,因名。”

  注⑧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淮阳,后属陈。夏音更雅反。”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①河上、②中地郡;③关外置河南郡。④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⑤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后曰京兆。”

  注②集解徐广曰:“冯翊。”

  注③集解徐广曰:“扶风。”

  注④集解徐广曰:“十月,汉王至陕。”

  注⑤集解晋灼曰:“晁错传秦时北攻胡,筑河上塞。”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①三老董公遮说汉王②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③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④南浮江汉以下,⑤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洛州伊阙县在州南七十里,本汉新城也。隋文帝改新城为伊阙,取伊阙山为名也。”

  注②正义百官表云:“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三老掌教化。”

  皆秦制也。又乐产云:“横道自言曰遮。”楚汉春秋云:“董公八十二,遂封为成侯。”

  注③集解如淳曰:“袒亦如礼袒踊。”

  注④集解韦昭曰:“河南、河东、河内。”

  注⑤正义南收三河士,发关内兵,从雍州入子午道,至汉中,历汉水而下,从是东行,至徐州,击楚。

  是时项王北击齐,田荣与战城阳。田荣败,走平原,①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因焚烧其城郭,系虏其子女。齐人叛之。田荣弟横立荣子广为齐王,齐王反楚城阳。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②出胡陵,③至萧,④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⑤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当是时,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

  塞王欣亡入楚。

  注①正义德州平原县是。

  注②正义兖州曲阜也。

  注③正义地理志云胡陵在山阳郡。

  注④正义徐州萧县。

  注⑤正义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①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②使谒者随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梁。”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梁。”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后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①

  注①集解李奇曰:“乘,守也。”

  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闲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闲。

  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

  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①太原、②上党。③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余、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注①正义今蒲州也。

  注②正义今并州。

  注③正义今潞州。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①属之河,以取敖仓。②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闲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注①正义甬音勇。韦昭云:“起土筑墙,中闲为道。”应劭云:“恐敌抄辎重,故筑垣墙如街巷。”

  注②正义孟康云:“敖,地名,在荥阳西北,山上临河有大仓。”太康地理志云:“秦建敖仓于成皋。”

  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

  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案月表,三年七月,王出荥阳。八月,杀魏豹。而又云四年三月,周苛死。四月,魏豹死。二者不同。项羽杀纪信、周苛、枞公,皆是三年中。”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闲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闲,①与黥布行收兵。

  注①正义宛,于元反。叶,式涉反。宛,邓州县也。叶,汝州县。水经注云:

  “本楚惠王封诸梁子兼,号曰叶城,即子高之故邑也。”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汉王跳,①独与滕公②共车出成皋玉门,③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

  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④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⑤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⑦遂复下梁地十余城。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逃。”索隐如淳曰:“跳,走也。”晋灼按:刘泽传“跳驱至长安”。说文音徒调反。通俗文云“超通为跳”。

  注②索隐夏侯婴为滕令,故曰滕公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项羽纪云北门名玉门。”

  注④集解晋灼曰:“在大修武城东。”

  注⑤集解苏林曰:“绾音以绳绾结物之‘绾’。”

  注⑥索隐即黎阳津也。南界东郡白马县。

  注⑦索隐故南燕国也。在东郡,秦以为县。

  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广叛楚,与汉和,共击项羽。韩信用蒯通计,遂袭破齐。齐王烹郦生,东走高密。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兵破齐、赵,且欲击楚,则使龙且、周兰①往击之。韩信与战,骑将灌婴击,大破楚军,杀龙且。齐王广?彭越。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简’。”

  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若汉挑战,①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②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于荥阳东,项羽至,尽走险阻。

  注①正义挑,田吊反。下同。

  注②正义汜音祀,在成皋故城东。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①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②

  注①集解文颖曰:“边,近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三月。”

  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韩信。韩信不听。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①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②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③而徙逐故主,④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⑤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⑥病甚,⑦因驰入成皋。

  注①索隐负音佩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卿,一作‘庆’。”索隐韦昭云:“宋义之号。”如淳曰:

  “卿者,大夫之尊;子者,子男之爵;冠军,人之首也。尊宋义,故加此号。”

  注③索隐谓章邯等。

  注④索隐谓田市、赵歇、韩广之属。

  注⑤索隐扪,摸也。中匈而扪足者,盖以矢初中痛闷,不知所在故尔。或者中匈而扪足,权以安士卒之心也。

  注⑥正义行,寒孟反。

  注⑦索隐按:三辅故事曰“楚汉相距于京索闲六年,身被大创十二,矢石通中过者有四”。言汉王病创也。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①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注①索隐枭,县首于木也。欣自刭于汜水上,令枭之于栎阳者,以旧都,故枭以示之也。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①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注①索隐应劭云:“在荥阳东南三十里,盖引河东南入淮泗也。”张华云:“一渠东南流,经浚仪,是始皇所凿,引河灌大梁,谓之鸿沟。一渠东经阳武南,为官渡水。”北征记云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渡水也。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①汉王败固陵,②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之)*③武王,行屠城父,④随*(何)*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⑤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注①正义今寿州。

  注②集解晋灼曰:“即固始。”

  注③集解徐广曰:“周殷以兵随刘贾。”

  注④正义父音甫,今亳州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七月。”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①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②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③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④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注①正义二人韩信将也。纵兵击项羽也。以“纵”字为绝句。孔将军,蓼侯孔熙。费将军,费侯陈贺也。

  注②正义复,扶富反。乘犹登也,进也。

  注③索隐应劭云:“今鸡鸣歌也。”颜游秦云:“楚歌犹吴讴也。”按:高祖令戚夫人楚舞,自为楚歌,是楚人之歌声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十二月。”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①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

  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二月甲午。”

  注②集解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其次称王。秦承三王之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正义泛音敷剑反。括地志云:“高祖即位坛在曹州济阴县界。张晏曰‘泛水在济阴界,取其泛爱弘大而润下’。”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①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②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③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④番君之将梅?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注①正义音被悲反,泗州下邳县是,楚王韩信之都。

  注②正义曹州济阴县城是,梁王彭越之都。

  注③正义洛州阳翟县是,韩王信之都。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潭州长沙县,本汉临湘县,长沙王吴芮都之。芮墓在长沙县北四里。”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①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尉’。”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①一岁。

  注①正义食音寺。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①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②“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南宫在雒州雒阳县东北二十六里洛阳故城中。舆地志云秦时已有南北宫。”

  注②集解孟康曰:“姓高,名起。”瓒曰:“汉帝年纪高帝时有信平侯臣陵、都武侯臣起。魏相丙吉奏事高帝时奏事有将军臣陵、臣起。”

  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其秋,利几反,①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②而利几恐,故反。

  注①正义几音机。姓名也。项羽之将,为陈县令,降汉。高帝征诸侯,利几恐,故反。

  注②集解如淳曰:“得在通侯之籍。”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①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

  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②心善家令言,③赐金五百斤。

  注①集解李奇曰:“为恭也。如今卒持帚者也。”

  注②集解蔡邕曰:“不言帝,非天子也。”索隐按:蔡邕云“不言帝,非天子也”。又按:本纪秦始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已有故事矣。盖太上者,无上也。

  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

  注③索隐颜氏按:荀悦云“故虽天子必有尊也,无父犹设三老,况其存乎?

  家令之言过矣”。晋刘宝云“善其发悟己心,因得尊崇父号也”。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①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②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③秦,形胜之国,④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⑤地?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⑥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⑦北有勃海之利。⑧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⑨齐得十二焉。⑩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注①集解韦昭曰:“在南郡华容县。”

  注②索隐汉纪及汉书作“宵”,刘显云相传作“肯”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

  注④集解张晏曰:“秦地带山河,得形势之胜便者。”索隐韦昭云:“地形险固,故能胜人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河山之险,与诸侯相县隔,地绝千里,所以能禽诸侯者,得天下之利百二也。”李斐曰:“河山之险,由地势高,顺流而下易,故天下于秦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索隐服虔云:“谓函谷关去长安千里为县隔。”按:

  文以河山险固形胜,其势如隔千里也。苏林曰:“百二,百中之二,二十万人也。”

  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齐得十二’亦如之,故为东西秦,言势相敌,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余诸侯十万,齐地形胜亦倍于他国,当二十万人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建音蹇。”晋灼曰:“许慎曰瓴,瓮似瓶者。”

  注⑦集解晋灼曰:“齐西有平原。河水东北过高唐,高唐即平原也。孟津号黄河故曰浊河。”

  注⑧索隐崔浩云:“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横在济北,故齐都赋云海旁出为勃,名曰勃海郡。”

  注⑨索隐以言齐境阔不啻千里,故云“之外”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齐得十之二,故齐愍王称东帝。后复归之,卒为秦所灭者,利钝之势异也。”李斐曰:“齐有山河之限,地方二千里,是与天下县隔也。

  设有持戟百万之?,齐得十中之二焉。百万十分之二,亦二十万也。但文相避耳。故言东西秦,其势亦敌也。”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二十万人当百万。言齐虽固,不如秦二万乃当百万。”

  后十余日,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①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②乃论功,与诸列侯剖符行封。徙韩王信太原。③

  注①索隐乃王吴地,在淮东也。姚察按:虞喜云“总言吴,别言荆者,以山命国也。今西南有荆山,在阳羡界。贾封吴地而号荆王,指取此义”。太康地理志阳羡县本名荆溪。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此言时民流移,故使齐言者还齐也。”正义按:言齐国形胜次于秦中,故封子肥七十余城,近齐城邑,能齐言者咸割属齐。亲子,故大其都也。孟说恐非。

  注③索隐信初都阳翟也。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①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②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③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注①正义搜神记云:“昔秦人筑城于武周塞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乃不崩,遂名马邑。”括地志云:“朔州城,汉?门,即马邑县城也。攻韩信于马邑,即此城。”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上郡。”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朔州定襄县,本汉平城县。县东北三十里有白登山,山上有台,名曰白登台。汉书匈奴传云*(蹋)**[冒]*顿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即此也。服虔曰‘白登,台名,去平城七里’。李穆叔赵记云‘平城东七里有土山,高百余尺,方十余里。’亦谓此也。”

  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贿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①

  注①索隐按:汉仪注高祖六年,更名咸阳曰长安。三辅旧事扶风渭城,本咸阳地,高帝为新城,七年属长安也。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①

  注①集解地理志:东垣,高帝更名曰真定。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①立东阙?北阙?②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高祖乃说。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未央宫在雍州长安县西北十里长安故城中。”颜师古云:

  “未央殿虽南向,而当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按:北阙为正者,盖象秦作前殿,渡渭水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

  注②集解关中记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玄武所谓北阙。”索隐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无西南二阙者,盖萧何以厌胜之法故不立也。说文云“阙,门观也”。高三十丈。秦家旧处皆在渭北,而立东阙北阙,盖取其便也。

  高祖之东垣,过柏人,①赵相贯高等谋?高祖,高祖心动,因不留。代王刘仲□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柏人故城在邢州柏人县西北十二里。汉柏人属赵国。”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合阳故城在同州河西县三里。魏文侯十七年,攻秦至郑而还筑,在合水之阳也。”

  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觉,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①起为太上皇寿,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②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殿上?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注①集解应劭曰:“乡饮酒礼器也,受四升。”

  注②集解晋灼曰:“许慎曰‘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闲谓小儿多狡猾为‘无赖’。”

  十年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长沙王吴芮皆来朝长乐宫。①春夏无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秦栎阳故宫在雍州栎阳县北三十五里,秦献公所造。三辅黄图云高祖都长安,未有宫室,居栎阳宫也。”

  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楚王?梁王皆来送葬。①赦栎阳囚。更命郦邑曰新丰。②

  注①集解汉书云:“葬万年。”

  注②正义丽邑,丽音力知反。括地志云:“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汉新丰宫也。太上皇时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鸡蹴?,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按:前于丽邑筑城寺,徙其民实之,未改其名,太上皇崩后,命曰新丰。

  八月,赵相国陈?①反代地。上曰:“?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为列侯,②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代地吏民非有罪也。

  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

  闻?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啖?将,?将多降者。

  注①集解邓展曰:“东海人名猪曰?。”

  注②集解徐广曰:“?攻定臧荼有功,封阳夏侯。”

  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等未毕,?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军曲逆,①张春渡河②击聊城。③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④道太原入,⑤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

  注①集解文颖曰:“今中山蒲阴是。”

  注②正义陈?将也。又刘伯庄云“彼时聊城在黄河之东,王莽时干,今浊河西北也”。今在博州西北。深丘道里记云“王莽元城人,居近河侧,祖父坟墓为水所冲,引河入深川,此王莽河因枯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平原。”正义括地志云:“故聊城在博州聊城县西二十里。春秋时齐之西界。聊,摄也。战国时亦为齐地。秦汉皆为东郡之聊城也。”

  注④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太尉,秦官。”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

  注⑤集解韦昭曰:“道犹从。”

  ?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①

  注①集解如淳曰:“文纪言都中都。又文帝过太原,复晋阳?中都二岁,似迁都于中都也。”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①布走,令别将追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蕲县西。”?案:汉书音义曰“会音侩保,邑名,?音直伪反”。索隐上音?,下音丈伪反,地名也。汉书作“缶”,音作保,非也。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①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②高祖击筑,③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④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多,父兄不能给。”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⑤高祖复留止,张⑥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⑦为吴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沛宫故地在徐州沛县东南二十里一步。”

  注②集解应劭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筑,古乐,有弦,击之不鼓。”正义音竹。应劭云:“状似瑟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颜师古云:“今筑形似瑟而小,细项。”

  注④集解风俗通义曰:“汉书注,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

  高祖始登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耳。”

  注⑤集解如淳曰:“献牛酒。”

  注⑥集解张晏曰:“张,帷帐。”正义音张亮反。

  注⑦集解服虔曰:“濞音帔。”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①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注①集解徐广曰:“洮音道,在江淮闲。”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当城。①

  注①索隐代之县名也。正义括地志云:“当城在朔州定襄县界。土地十三州记云‘当城在高柳东八十里,县当常山,故曰当城’。”

  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①陈涉?魏安厘王?②齐缗王?③赵悼襄王④皆绝无后,予守?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陈?降将言?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所,与阴谋。上使辟阳侯迎绾,⑤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注①索隐系家作“幽王”,名择,负刍之兄。

  注②索隐史阙名。昭王之子,王假之祖也。

  注③索隐名地,宣王子,王建祖。

  注④索隐名偃,孝成王丹之子,幽王迁之父也。

  注⑤正义审食其也。括地志云:“辟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五里,汉旧县。”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①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②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

  注②集解汉书曰郦商,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①己巳,立太子,②至太上皇庙。③?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注①集解徐广曰五月。

  注②正义丙寅葬,后四日至己巳,即立太子为帝。有本脱“己”字者,妄引汉书云“已下”者,非。

  注③正义三辅黄图云:“太上皇庙在长安城香室南,冯翊府北。”括地志云:

  “汉太上皇庙在雍州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中酒池之北,高帝庙北。高帝庙亦在故城中也。”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①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光武纪云‘上幸丰,祠高祖于原庙’。”?案: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①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②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③故救?莫若以忠。④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⑤

  注①集解郑玄曰:“忠,质厚也。野,少礼节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多威仪,如事鬼神。”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薄’。”?案:史记音隐曰“?音西志反”。郑玄曰“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无悃诚也”。索隐郑音先代反,邹本作“薄”,音扶各反,本一作“?”,而徐广云一作“薄”,是本互不同也。然此语本出子思子,见今礼表记,作“薄”,故郑玄注云“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不悃诚也”。裴又引音隐云“?音先志反”,?塞声相近故也。盖?犹薄之义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复反始。”

  注⑤集解皇甫谧曰:“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正义括地志云:“长陵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

  【索隐
本纪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1
卷二 夏本纪 第二 2
卷三 殷本纪 第三 3
卷四 周本纪 第四 4
卷五 秦本纪 第五 5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6
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 7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8
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9
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10
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11
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12
表
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13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14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15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16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17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18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19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20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21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22
书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23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24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25
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26
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27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28
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29
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30
世家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31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32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第三 33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34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35
卷三十六 陈□世家 第六 36
卷三十七 ?康叔世家 第七 37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38
卷三十九 晋世家 第九 39
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40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41
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42
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43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44
卷四十五 韩世家 第十五 45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46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47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48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49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50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51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52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53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54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55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56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57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58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59
卷六十 王世家 第三十 60
列传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61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62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63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64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65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66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67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68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69
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70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71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72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73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74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75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76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77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78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79
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80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81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82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83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84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85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86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87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88
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89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90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91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92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93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94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95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96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97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98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99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100
卷一百一 袁盎□错列传 第四十一 101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102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103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104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105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106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107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108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109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110
卷一百一十一 ?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111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112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113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114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115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116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117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118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119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120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121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122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123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124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125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126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127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128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129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130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