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正史类
  4. 史部
  5. 《史记》

《史记》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 -

  2003-3-7

  索隐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广雅云:“殖,立也。”孔安国注尚书云:

  “殖,生也。生资货财利。”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①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②则几无行矣。

  注①正义音亡。

  注②索隐挽音晚,古字通用。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①

  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注①索隐上音妙,下如字。

  夫山西饶材?竹?谷???①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②姜?桂?金?锡?连?③丹沙?犀??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④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⑤此其大较⑥也。皆中国人民所

  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⑦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⑧而自然之验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可以为布。”索隐上音谷,又音?。谷,木名,皮可为纸。?,山中?,可以为布,音卢。?音伫,今山闲野?,亦作“苎”。

  注②索隐南子二音。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莲,铅之未炼者。”索隐下音莲。

  注④正义龙门山在绛州龙门县。碣石山在平州卢龙县。

  注⑤索隐言如置?子,往往有之。正义言出铜铁之山方千里,如围?之置也。

  管子云:“凡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山上有铅,其下有银。山上有银,其下有丹。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金也。”

  注⑥索隐音角。大较犹大略也。

  注⑦索隐征者,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注⑧索隐道之符。符谓合于道也。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①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②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③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④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⑤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注①索隐下音辟。辟,开也,通也。

  注②索隐音与。言贫富自由,无予夺。

  注③集解徐广曰:“舄音昔。舄卤,咸地也。”

  注④索隐言齐既富饶,能冠带天下,丰厚被于他邦,故海岱之闲敛?而朝齐,言趋

  利者也。

  注⑤正义管子云“轻重”谓钱也。夫治民有轻重之法,周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益彰,失?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

  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①计然曰:“知□则修备,时用则知物,②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③旱则资舟,水则资车,④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⑤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着⑥之理,务完物,无息币。⑦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⑧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注①集解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

  ?案:范子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

  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索隐计然,韦昭云范蠡师也。蔡谟云蠡所著书名“计然”,盖非也。徐广亦以为范蠡之师,名研,所谓“研?桑心计”也。范子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其先晋之公子。南游越,范蠡事之”。吴越春秋谓之“计倪”。汉书古今人表计然列在第四,则“倪”之与“研”是一人,声相近而相乱耳。

  注②索隐时用知物。案:言知时所用之物。

  注③索隐五行不说土者,土,穰也。

  注④索隐国语大夫种曰“贾人旱资舟,水资车以待”也。

  注⑤索隐言米贱则农夫病也。若米斗直九十,则商贾病,故云“病末”。末谓逐末,即商贾也。

  注⑥索隐音张吕反。

  注⑦索隐毋息弊。久停息货物则无利。

  注⑧索隐夫物极贵必贱,极贱必贵。贵出如粪土者,既极贵后,恐其必贱,故乘时出之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者,既极贱后,恐其必贵,故乘时取之如珠玉。

  此所以为货殖也。元注恐错。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①浮于江湖,②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③之陶④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⑤而不责于人。⑥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⑦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特舟也。”索隐扁音篇,又音符殄反。服虔云:“特舟也。”国语云:“范蠡乘轻舟。”

  注②正义国语云句践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注③索隐大颜曰:“若盛酒者鸱夷也,用之则多所容纳,不用则可卷而怀之,不忤于物也。”案:韩子云“鸱夷子皮事田成子,成子去齐之燕,子皮乃从之”也。盖范蠡也。

  注④索隐服虔云:“今定陶也。”正义括地志云:“即陶山,在齐州平*(阳)**[陵]*县东三十五里陶山之阳也。今南五里犹有朱公?。”又云:“曹州济阳县东南三里有陶朱公?,又云在南郡华容县西,未详也。”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逐时而居货。”索隐韦昭云:“随时逐利也。”

  注⑥索隐案:谓择人而与人不负之,故云不责于人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万万也。”

  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废着①鬻财于曹?鲁之闲,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嗳,②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而益彰者乎?

  注①集解徐广曰:“子赣传云‘废居’。着犹居也。着读音如贮。”索隐着音贮。汉书亦作“贮”,贮犹居也。说文云:“贮,积也。”

  注②索隐餍,饱也。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①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②太阴在卯,穰;③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④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注①索隐案:汉书食货志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今此及汉书言“克”,皆误也。刘向别录则云“李悝”也。

  注②索隐谓谷。

  注③正义太阴,岁后二辰为太阴。

  注④正义贮律二音。

  猗顿用?盐起。①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注①集解孔丛子曰:“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 肌!?谑悄耸饰骱樱?笮笈Q蛴阝⑹现?希?十年之闲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索隐?音古。案:周礼盐人云“共苦盐”,杜子春以为苦读如?。?谓出盐直用不炼也。一说云?盐,河东大盐;散盐,东海煮水为盐也。正义案:

  猗氏,蒲州县也。河东盐池是畦盐。作“畦”,若种韭一畦。天雨下,池中咸淡得均,即畎池中水上畔中,深一尺许*(?)*[坑],日暴之五六日则成,盐若白矾石,大小如双陆及*(暮)**[?]*,则呼为畦盐。或有花盐,缘黄河盐池有八九所,而盐州有乌池,犹出三色盐,有井盐?畦盐?花盐。其池中凿井深一二尺,去泥即到盐,掘取若至一丈,则着平石无盐矣。

  其色或白或青黑,名曰井盐。畦盐若河东者。花盐,池中雨下,随而大小成盐,其

  下方微空,上头随雨下池中,其滴高起若塔子形处曰花盐,亦曰即成盐焉。

  池中心有泉井,水淡,所作池人马尽汲此井。其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也。

  池中又凿得盐块,阔一尺余,高二尺,白色光明洞彻,年贡之也。

  乌氏□①畜牧,及?,②斥卖,求奇缯物,③闲献遗戎王。④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⑤畜至用谷量马牛。⑥秦始皇帝令□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蜀)*寡妇清,⑦其先得丹穴,⑧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⑨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注①集解韦昭曰:“乌氏,县名,属安定。□,名也。”索隐汉书作“?”。

  案:乌氏,县名。氏音支。名□,音踝也。正义县,古城在泾州安定县东四十里。□,名也。

  注②索隐谓畜牧及至?多之时。

  注③索隐谓斥物卖之以求奇物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闲,一作‘奸’。不以公正谓之奸也。”索隐案:闲献犹私献也。

  注⑤索隐什倍其当,予之畜。谓戎王偿之牛羊十倍也。“当”字汉书作“偿”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满谷则具不复数。”索隐谷音欲。

  注⑦索隐汉书“巴寡妇清”。巴,寡妇之邑;清,其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涪陵出丹。”正义括地志云:“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在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也。”

  注⑨索隐案:谓其多,不可訾量。正义音子儿反。言资财?多,不可訾量。

  一云清多以财饷遗四方,用?其业,故财亦不多积聚。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关中自??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①重为邪。②及秦文?*(孝)**[德]*?缪居雍,隙③陇蜀之货物而多贾。④献*(孝)*公徙栎邑,⑤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武)**[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⑥姜?丹沙?石?铜?铁?⑦竹?木之器。南御滇?,?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斜绾毂其口,⑧以所多易所鲜。

  ⑨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⑩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注①索隐言重耕稼也。

  注②索隐重音逐陇反。重者,难也。畏*(言)*[罪]不敢为奸邪。正义重并逐拱反。言关中地重厚,民亦重难不为邪恶。

  注③集解徐广曰:“隙者,闲孔也。地居陇蜀之闲要路,故曰隙。”索隐徐氏云隙,闲孔也。隙者,陇雍之闲闲隙之地,故云“雍隙”也。正义雍,县。岐州雍县也。

  注④索隐音古。

  注⑤集解徐广曰:“在冯翊。”索隐上音药,□栎阳。

  注⑥集解徐广曰:“音支。?支也,紫赤色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邛都出铜,临邛出铁。”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汉中。”索隐言?斜道狭,绾其道口,有若车毂之凑,故云

  “绾毂”也。

  注⑨索隐易音亦。鲜音?。言以所多易其所少。

  注⑩正义要音腰。言要束其路也。

  昔唐人都河东,①殷人都河内,②周人都河南。③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杨、平阳陈④西贾秦、翟,⑤北贾种、代。⑥种、代,石北也,⑦地边胡,数被寇。人民矜?忮,⑧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

  ⑨其民羯?不均,⑩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悍,而武灵王益厉之,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故杨、平阳陈掾其闲,⑾得所欲。温、轵⑿西贾上党,⒀北贾赵、中山。⒁中山地薄人?,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⒂民俗?急,⒃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慨,起

  则相随椎剽,⒄休则掘?作巧奸冶,⒅多美物,⒆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屣,[二0]游媚贵富,入后宫,?诸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尧都晋阳也。”

  注②正义盘庚都殷墟,地属河内也。

  注③正义周自平王已下都洛阳。

  注④索隐杨,平阳,二邑名,在赵之西。“陈”盖衍字。以下有“杨平阳陈掾”,此因衍也。言二邑之人皆西贾于秦、翟,北贾于种、代。种、代在石邑之北也。

  注⑤正义贾音古。秦,关内也。翟,隰、石等州部落稽也。延、绥、银三州皆白翟所居。

  注⑥正义上之勇反。种在恒州石邑县北,盖蔚州也。代,今代州。

  注⑦集解徐广曰:“石邑县也,在常山。”

  注⑧集解晋灼曰:“?音慨。忮音坚忮。”瓒曰:“?音慨。今北土名强直为‘?

  中’也。”索隐上音冀,下音?。

  注⑨索隐上音羁,下音羊战反。奇羡谓奇有余衍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音兕,一音囚几反,皆健羊名。”索隐羯音己纥反。

  ?音慈纪反。徐广云?音兕,皆健羊也。其方人性若羊,健捍而不均。

  注⑾索隐掾音逐缘反。陈掾犹经营驰逐也。

  注⑿索隐二县名,属河内。

  注⒀正义泽、潞等州也。

  注⒁正义洛州及定州。

  注⒂集解晋灼曰:“言地薄人?,犹复有沙丘纣淫地余民,通系之于淫风而言也。”正义沙丘在邢州也。

  注⒃集解徐广曰:“?,急也,音绢。一作‘儇’,一作‘惠’也,音?也。”

  索隐?音绢。儇音?。

  注⒄索隐椎,即追反。椎杀人而剽掠之。

  注⒅集解徐广曰:“一作‘蛊’。”

  注⒆集解徐广曰:“美,一作‘弄’,一作‘椎’。”

  注[二0]集解徐广曰:“?音帖。”张晏曰:“?,屣也。”瓒曰:“蹑跟为?也。”

  索隐上音帖,下所绮反。

  然邯郸亦漳、河之闲①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郑、?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②濮上之邑徙野王,③野王好气任侠,?之风也。

  注①正义?水本名漳水,邯郸在其地。

  注②集解徐广曰:“矜,一作‘务’。”

  注③集解徐广曰:“?君角徙野王。”正义秦拔?濮阳,徙其君于怀州野王。

  夫燕亦勃、碣之闲①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胡。上谷至辽东,地踔远,②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③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④夫余,东绾秽貉、⑤朝鲜、真番之利。⑥

  注①正义勃海、碣石在西北。

  注②索隐刘氏上音卓,一音□教反,亦远腾?也。

  注③索隐人雕悍。言如雕性之捷捍也。

  注④索隐邻,一作‘临’。临者,亦却背之义,他并类此也。

  注⑤索隐东绾秽貊。案:绾者,绾统其要津;则上云“临”者,谓却背之。

  注⑥正义番音潘。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齐带山海,①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亦海岱之闲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齐世家曰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智。”

  注②集解服虔曰:“士农商工贾也。”如淳曰:“游子乐其俗不复归,故有五方之民。”

  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①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注①索隐龊音侧角反,又音侧?反。

  夫自鸿沟以东,①芒、砀以北,②属巨野,③此梁、宋也。④陶、⑤睢阳⑥亦一都会也。昔尧作*(游)**[于]*成阳,⑦舜渔于雷泽,⑧汤止于亳。⑨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荥阳。”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为临淮。”

  注③正义郓州钜野县*(在)*[有]钜野泽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今之浚仪。”正义鸿沟以东,芒、砀以北至钜野,梁宋二国之地。

  注⑤集解徐广曰:“今之定陶。”正义今曹州。

  注⑥正义今宋州宋城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作,起也。成阳在定陶。”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成阳。”正义泽在雷泽县西北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今梁国薄县。”正义宋州谷熟县西南四十五里南亳州故城是也。

  越、楚则有三俗。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②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江陵故郢都,③西通巫、巴,④东有云梦之饶。⑤陈在楚夏之交,⑥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徐、僮、取虑,⑦则清刻,矜己诺。⑧

  注①正义越灭吴则有江淮以北,楚灭越兼有吴越之地,故言“越楚”也。

  注②正义沛,徐州沛县也。陈,今陈州也。汝,汝州也。南郡,今荆州也。

  言从沛郡西至荆州,并西楚也。

  注③正义荆州江陵县故为郢,楚之都。

  注④正义巫郡、巴郡在江陵之西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在华容。”

  注⑥正义夏都阳城。言陈南则楚,西及北则夏,故云“楚夏之交”。

  注⑦集解徐广曰:“皆在下邳。”正义取音秋,虑音闾。徐即徐城,故徐国也。

  僮、取虑二县并在下邳,今泗州。

  注⑧正义上音纪。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①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齐。②浙江南则越。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注①正义彭城,徐州治县也。东海郡,今海州也。吴,苏州也。广陵,杨州也。言从徐州彭城历杨州至苏州,并东楚之地。

  注②正义朐,其俱反。县在海州。故缯县在沂州之承县。言二县之北,风俗同于齐。

  衡山、①九江、②江南、③豫章、④长沙,⑤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⑦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多竹木。豫章出黄金,⑧长沙出连、锡,然堇堇⑨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⑩

  九疑、⑾苍梧以南至儋耳者,⑿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⒀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瑁、果、布之凑。⒁

  注①集解徐广曰:“都邾。邾,县,属江夏。”正义故邾城在*(潭)*[黄]州东南百二十里。

  注②正义九江,郡,都阴陵。阴陵故城在濠州定远县西六十五里。

  注③集解徐广曰:“高帝所置。江南者,丹阳也,秦置为鄣郡,武帝改名丹阳。”

  正义案:徐说非。秦置鄣郡在湖州长城县西南八十里,鄣郡故城是也。汉改为丹阳郡,徙郡宛陵,今宣州地也。上言吴有章山之铜,明是东楚之地。此言大江之南豫章长沙二郡,南楚之地耳。徐、裴以为江南丹阳郡属南楚,误之甚矣。

  注④正义今洪州也。

  注⑤正义今潭州也。十三州志云“有万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也”。淮南衡山、九江二郡及江南豫章、长沙二郡,并为楚也。

  注⑥正义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自陈徙都寿春,号之曰郢,故言“郢之徙寿春”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在临淮。”正义合肥,县,庐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庐州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鄱阳有之。”正义括地志云:“江州浔阳县有黄金山,山出金。”

  注⑨正义音谨。

  注⑩集解应劭曰:“堇,少也。更,偿也。言金少少耳,取之不足用,顾费用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山在营道县南。”

  注⑿正义今儋州在海中。广州南去京七千余里。言岭南至儋耳之地,与江南大同俗,而杨州之南,越民多焉。

  注⒀正义潘虞二音。今广州。

  注⒁集解韦昭曰:“果谓龙眼、离支之属。布,葛布。”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①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

  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②东南受汉、江、淮。

  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禹居阳翟。”正义禹居阳城。颍川、南阳皆夏地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案汉中。一作‘陨’字。”索隐郧音云。正义武关在商州。

  地理志云宛西通武关,而无郧关。盖“郧”当为“徇”。徇水上有关,在金州洵阳县。徐案汉中,是也。徇,亦作“郇”,与郧相似也。

  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①领南、沙北②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注①正义谓西方咸地也。坚且咸,即出石盐及池盐。

  注②正义谓池、汉之北也。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①果隋②蠃蛤,不待贾而足,③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窳④偷生,无积聚⑤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

  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事蚕。

  注①集解徐广曰:“乃遘反。除草也。”正义言风草下种,苗生大而草生小,以水灌之,则草死而苗无损也。耨,除草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地理志作‘?’。”索隐下音徒火反。注?音郎果反。正义隋,今为“迈”,音同,上古少字也。蠃,力和反。果迈犹迈叠包裹也,今楚越之俗尚有“裹迈”之语。楚越水乡,足螺鱼□,民多采捕积聚,迈叠包裹,煮而食之。班固不晓“裹迈”之方言,修太史公书述地志,乃改云“果?蠃蛤”,非太史公意,班氏失之也。

  注③正义贾音古。言楚越地势饶食,不用他贾而自足,无饥馑之患。

  注④集解徐广曰:“音紫。?窳,苟且堕懒之谓也。”?案:应劭曰“?,弱也”。

  晋灼曰“窳,病也”。索隐上音紫,下音庾。苟且懒惰之谓。应劭云“?,弱也”。晋

  灼曰“窳,病也”。正义案:食螺蛤等物,故多羸弱而足病也。淮南子云“古者民食蠃?之肉,多疹毒之患”也。

  注⑤正义言江淮以南有水族,民多食物,朝夕取给以偷生而已。不为积聚,乃多贫也。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②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③目挑心招,④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博戏驰逐,□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注①集解?案:归者,取利而不停货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骛,一作‘流’。”

  注③集解徐广曰:“揄音臾。蹑,一作‘?’。?音吐协反。屣音山耳反,舞屣也。”

  注④正义挑音田鸟反。

  谚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

  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①封者食租税,岁率②户二百。千户之君③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④息二千*(户)*,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租赋出其中。衣

  食之欲,恣所好美矣。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⑤牛蹄角千,⑥千足羊,泽中千足彘,⑦水居千石鱼陂,⑧山居千章之材。⑨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闲千树?;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⑩若千亩?茜,⑾千畦姜韭:⑿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⒀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耻,则无所比矣。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智,⒁既饶争时,⒂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注①索隐谓无爵邑之入,禄秩之奉,则曰“素封”。素,空也。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园田收养之给,其利比于封君,故曰“素封”也。

  注②正义音律。

  注③索隐千户之邑,户率二百,故千户二十万。

  注④索隐息二千,故百万之家亦二十万。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五十匹。”索隐案:马有四足,二百蹄有五十匹也。

  汉书则云“马蹄?千”,所记各异。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百六十七头也。马贵而牛贱,以此为率。”索隐牛足角千。案:马贵而牛贱,以此为率,则牛有百六十六头有奇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二百五十头。”索隐韦昭云:“二百五十头。”

  注⑧集解徐广曰:“鱼以斤两为计也。”索隐陂音?。汉书作“皮”,音披。

  正义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楸’。”?案:韦昭曰“楸木所以为辕,音秋”。索隐汉书作“千章之?”,音秋。服虔云:“章,方也。”如淳云:“言任方章者千枚,谓章,大材也。”乐产云:“?,梓木也,可以为辕。”

  注⑩集解徐广曰:“六斛四斗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音支,鲜支也。茜音倩,一名红蓝,其花染缯赤黄也。”

  索隐?音支,鲜支也。茜音倩,一名红蓝花,染缯赤黄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千畦,二十五亩。”?案:韦昭曰“畦犹陇”索隐韦昭云:“埒中畦犹陇也,谓五十亩也。”刘熙注孟子云:“今俗以二十五亩为小畦,五十亩为大畦。”王逸云:“畦犹区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会聚食。”索隐音渠略反。

  注⒁正义言少有钱财,则□智巧而求胜也。

  注⒂正义既饶足钱财,乃逐时争利也。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①醯酱千?,②浆千?,③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④薪?千车,船长千丈,⑤木千章,⑥竹竿万?,⑦其轺车百乘,⑧牛车千两,⑨木器矶者千枚,⑩铜器千钧,⑾素木铁器若?茜千石,⑿马蹄?千,⒀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⒁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⒂漆千斗,[一六]?曲盐豉千?,⒄鲐?⒅千斤,鲰千石,鲍千钧,⒆枣栗千石者三之,[二0]狐?[二一]裘千皮,羔羊裘千石,[二二]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二三]子贷金钱千贯,[二四]节驵会,[二五]贪贾三之,廉贾五之,[二六]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二七]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二八]

  注①正义酿千瓮。酤醯醋*(云)*[也]。酒酤。

  注②集解徐广曰:“长颈罂。”索隐醯醢千灿。闲江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大罂缶。”索隐酱千檐。下都甘反。汉书作“儋”。孟康曰“儋,石罂”。石罂受一石,故云儋石。一音都滥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出谷也。粜音掉也。”

  注⑤索隐按:积数长千丈。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洪洞方?。章,材也。旧将作大匠掌材曰章曹掾。”

  索隐案:将作大匠掌材曰章曹掾。

  洪,胡孔反;洞音动。又并如字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古贺反。”索隐竹干万?。释名云:“竹曰个,木曰枚。”

  方言曰:“?,枚也。”仪礼?礼记字为“?”。又功臣表“杨仅入竹三万个”。

  个?古今字也。正义释名云:“竹曰?,木曰枚。”

  注⑧集解徐广曰:“马车也。”正义轺音遥。说文云:“轺,小车也。”

  注⑨正义车一乘为一两。风俗通云:“箱辕及轮,两两而偶之,称两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矶音休,漆也。”索隐矶者千。上音休。谓漆也。千谓千枚也。正义颜云“以漆物谓之矶”。又音许昭反。今关东俗器物一再漆者谓之“稍漆”,□矶声之转耳。今关西俗云黑矶盘,朱*[矶盘]*,两义并通。

  注⑾集解徐广曰:“三十斤。”

  注⑿集解徐广曰:“百二十斤为石。”?案:汉书音义曰“素木,素器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音苦吊反,马八护也,音料。”索隐徐广音苦吊反,马八护也,音料。埤仓云“尻骨谓八护,一曰夜蹄”。小颜云“?,口也。蹄与口共千,则为二百匹”。若顾胤则云“上文马二百蹄,比千乘之家,不容亦二百。

  则?谓九窍,通四蹄为十三而成一马,所谓‘生之徒十有三’是也。凡七十六匹马”。案:亦多于千户侯比,则不知其所。

  注⒁集解汉书音义曰:“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马牛蹄角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榻音吐合反。”?案:汉书音义曰“榻布,白叠也”。

  索隐?布。注音吐合反,大颜音吐盍反。案:以为?厚之布,与皮革同以石而秤,非白叠布也。吴录云“有九真郡布,名曰白叠”。广志云“叠,毛织也”。正义颜师古曰:“?厚之布也。其价贱,故与皮革同重耳,非白叠也。?者,厚之貌也。”案:白叠,木绵所织,非中国有也。

  注⒃索隐汉书作“漆大斗”。案:谓大斗,大量也。言满量千斗,即今之千桶也。

  注⒄集解徐广曰:“或作‘台’,器名有?。孙叔然云?,瓦器,受斗六升合为?。音贻。”索隐盐豉千盖。下音贻。*[孙]*炎*(反)*说*(文)*云“?,瓦器,受斗六合”,以解此“盖”,非也。案:尚书大传云“文皮千合”,则数两谓之合也。三仓云“椭,盛盐豉器,音他果反”,则盖或椭之异名耳。

  注⒅集解汉书音义曰:“音如楚人言荠,?鱼与鲐鱼也。”索隐说文云:“鲐,海鱼。音胎。?鱼,饮而不食,刀鱼也。”尔雅谓之?鱼也。?音才尔反,又音荠。正义鲐音台,又音贻。说文云“鲐,海鱼”也。?音齐礼反,刀鱼也。

  注⒆集解徐广曰:“鲰音辄,膊鱼也。”索隐鲰音辄,一音昨苟反。鲰,小鱼也。鲍音抱,步饱反,今之鲰鱼也。膊音铺博反。案:破鲍不相离谓之膊,*(儿)**[鱼]*渍云鲍。声类及韵集虽为此解,而“鲰生”之字见与此同。案:

  鲰者,小杂鱼也。正义鲰音族苟反,谓杂小鱼也。鲍,白也。然鲐?以斤论,鲍鲰以千钧论,乃其九倍多,故知鲐是大好者,鲰鲍是杂者也。徐云鲰,膊鱼也。膊,并各反。谓破开中头尾不相离为鲍,谓之膊关者也,此亦大鱼为之也。

  注[二0]索隐案:三之者,三千石也。必三之者,取类上文故也。以枣栗贱,故三之为三千石也。正义谓三千石也。言枣栗三千石乃与上物相等。

  注[二一]索隐下音雕也。正义音雕。

  注[二二]索隐羔羊千石。谓秤皮重千石。

  注[二三]索隐果菜千种。千种者,言其多也。正义钟,六斛四斗。果菜谓杂果菜,于山野采取之。

  注[二四]索隐案:子谓利息也。贷音土代反。

  注[二五]集解徐广曰:“驵音祖朗反,马侩也。”?案:汉书音义曰“会亦是侩也。节,节物贵贱也。谓估侩其余利比千乘之家”。索隐案:节者,节贵贱也。

  驵,旧音祖朗反,今音?。驵者,度牛马?;云驵侩者,合市也,音古外反。

  淮南子云“段干木,晋国之大驵”,注云“干木,度市之魁也”。

  注[二六]集解汉书音义曰:“贪贾未当卖而卖,未可买而买,故得利少,而十得三。廉贾贵而卖,贱乃买,故十得五。”

  注[二七]正义率音律。

  注[二八]正义言杂恶业,而不在什分中得二分之利者,非世之美财也。

  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蜀卓氏之先,①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②唯卓氏曰:

  “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③沃野,下有蹲鸱,④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⑤倾滇蜀之民,⑥富至僮千人。⑦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注①集解徐广曰:“卓,一作‘淖’。”索隐注“卓,一作‘淖’”,并音?,一

  音闹。淖亦音泥淖,亦是姓,故齐有淖齿,汉有淖盖,与卓氏同出,或以同音淖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广汉。”正义葭萌,今利州县也。

  注③索隐汶山下。上音?也。正义汶音?。

  注④集解徐广曰:“古‘蹲’字作‘?’。”?案:汉书音义曰“水乡多鸱,其山下有沃野灌溉。一曰大芋”。正义蹲鸱,芋也。言邛州临邛县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华阳国志云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

  注⑤索隐汉书云“运筹以贾滇”。

  注⑥正义滇,一作“沮”。汉书亦作“滇*(池)**[蜀]*”。今益州郡有蜀州,亦因旧名及汉江为名。江在益州,南入导江,非汉中之汉江也。

  注⑦索隐汉书及相如列传并云“八百人”也。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①富埒卓氏,②俱居临邛。

  注①索隐?结之人。上音椎髻,谓通贾南越也。

  注②索隐埒者,邻畔,言邻相次。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①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②家

  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注①集解韦昭曰:“优游闲暇也。”索隐谓通赐与于游闲公子,得其名。

  注②索隐谓孔氏以资给诸侯公子,既已得赐与之名,又蒙其所得之赢过于本资,故云“过当”,乃胜于细碎俭啬之贾也。纤,细也。方言云“纤,小也。愈,胜也”。正义音色。啬,吝也。言孔氏连车骑,游于诸侯,以资给之,兼通商贾之利,乃得游闲公子交名。然其通计赢利,过于所资给饷遗之当,犹有交游公子雍容,而胜于悭□也。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①尤甚,以铁冶②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注①索隐邴音柄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鲁县出铁。”

  齐俗贱奴虏,而刀闲①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闲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

  故曰“宁爵毋刀”,②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

  注①索隐上音雕,姓也。闲,如字。正义刀,丁遥反,姓名。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奴自相谓曰:‘宁欲免去作民有爵邪?将止为刀氏作奴乎?’毋,发声语助。”索隐案奴自相谓曰:“宁免去求官爵邪?”曰:“无刀。”无刀,相止之辞也,言不去,止为刀氏作奴也。

  周人既纤,①而师史②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③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④数过邑不入门,设任此等,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俭,啬也。”

  注②索隐师,姓;史,名。正义师史,人姓名。

  注③正义洛阳在齐秦楚赵之中,其街巷贫人,学于富家,相矜以久贾诸国,皆数历里邑不入其门,故前云“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是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谓街巷居民无田地,皆相矜久贾在此诸国也。”

  宣曲①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②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③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④任氏独取贵善。⑤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高祖功臣有宣曲侯。”索隐韦昭云:“地名。高祖功有宣曲侯。”上林赋云“西驰宣曲”,当在京辅,今阙其地。正义案:其地合在关内。

  张揖云“宣曲,宫名,在昆池西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若今吏督租谷使上道输在所也。”韦昭曰:“督道,秦时边县名。”

  注③集解徐广曰:“窖音校,穿地以藏也。”

  注④索隐晋灼云:“争取贱贾金玉也。”正义音价也。

  注⑤索隐谓买物必取贵而善者,不争贱价也。

  塞之斥也,①唯桥姚②已致马千匹,③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

  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④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⑤其息什之。⑥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边塞主斥侯卒也。唯此人能致富若此。”索隐孟康云:

  “边塞主斥候之卒也。”又案:斥,开也,相如传云“边塞益斥”是也。正义孟康云:“边塞主斥候卒也。唯此人能致富若此。”颜云:“塞斥者,言国斥开边塞,更令宽广,故桥姚得恣其畜牧也。”

  注②索隐桥姓,姚名。正义姓桥,名姚也。

  注③索隐言桥姚因斥塞而致此资。风俗通云:“马称匹者,俗说云相马及君子与人相匹,故云匹。或说马夜行目照前四丈,故云一匹。或说度马纵横适得一匹。”又韩诗外传云:“孔子与颜回登山,望见一匹练,前有蓝,视之果马,马光景一匹长也。”

  注④索隐赍音子稽反。货,假也,音吐得反。与人物云赍。周礼注“赍所给与”也。

  注⑤索隐吐代反。

  注⑥索隐谓出一得十倍。

  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①亦巨万。

  注①集解徐广曰:“安陵及杜,二县名,各有杜姓也。宣帝以杜为杜陵。”

  此其章章尤异者也。①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注①集解徐广曰:“异,一作‘淑’,又作‘较’。”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①而秦扬以盖一州。②掘?,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③用*(之)*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④辱处也,而雍伯千金。⑤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⑥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⑦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注①集解徐广曰:“古‘拙’字亦作‘掘’也。”

  注②索隐汉书作“甲一州”。服虔云:“富为州之中第一。”

  注③索隐汉书作“稽发”。正义桓发,人姓名。

  注④正义说文云“戴角者脂,无角者膏”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雍,一作‘翁’。”索隐雍,于恭反。汉书作“翁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洒,或作‘细’。”?案:汉书音义曰“治刀剑名”。索隐上音先礼反,削刀者名。洒削,谓摩刀以水洒之。又方言云“剑削,关东谓之削,音肖”。削,一依字读也。

  注⑦索隐晋灼云:“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 @羊胃,以末椒姜粉之讫,暴使燥,则谓之脯,故易售而致富。”正义案:胃脯谓和五味而脯美,故易售。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索隐述赞】货殖之利,工商是营。废居善积,倚?邪赢。白圭富国,计然强兵。□参朝请,女筑怀清。素封千户,卓郑齐名。

本纪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1
卷二 夏本纪 第二 2
卷三 殷本纪 第三 3
卷四 周本纪 第四 4
卷五 秦本纪 第五 5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6
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 7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8
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9
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10
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11
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12
表
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13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14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15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16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17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18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19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20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21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22
书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23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24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25
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26
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27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28
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29
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30
世家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31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32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第三 33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34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35
卷三十六 陈□世家 第六 36
卷三十七 ?康叔世家 第七 37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38
卷三十九 晋世家 第九 39
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40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41
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42
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43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44
卷四十五 韩世家 第十五 45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46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47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48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49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50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51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52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53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54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55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56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57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58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59
卷六十 王世家 第三十 60
列传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61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62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63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64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65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66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67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68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69
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70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71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72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73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74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75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76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77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78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79
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80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81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82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83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84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85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86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87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88
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89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90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91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92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93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94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95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96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97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98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99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100
卷一百一 袁盎□错列传 第四十一 101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102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103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104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105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106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107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108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109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110
卷一百一十一 ?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111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112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113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114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115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116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117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118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119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120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121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122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123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124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125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126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127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128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129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130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