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术数类
  5. 《焦氏易林注》

《焦氏易林注》

渙之第五十九

+ -

䷺ 【渙】 望幸不到,文章未就。王子逐兔,犬踦不得。

詳《謙》之《既濟》。王,汲古作羊,非,依元本。

䷀ 【乾】 猋風阻越,車馳揭揭。棄古追思,失其和節,憂心惙惙。

詳《需》之《小過》。第三句汲古作棄名追亡,元本作棄古退思,茲依宋本。又揭揭,汲古訛竭竭,依宋元本。

䷁ 【坤】 蛇得澤草,不憂危殆。

此用渙象。巽爲蛇,震爲草,草在坎中,故曰澤草。坎爲危殆,震解,故不危。

䷂ 【屯】 兩犬爭鬬,股瘡无處。不成仇讐,行解卻去。

互艮爲犬,正反艮,故曰兩犬爭斗。艮爲節、爲瘡,巽爲股,巽伏,故曰股瘡无處。坎爲仇,巽爲隙,震解,巽伏,故曰不仇、曰解隙。○卻,同隙,宋元本作邪,汲古作却,依局本。

䷃ 【蒙】 因禍受福,喜盈其室,求事皆得。

坤爲禍,震爲福喜,艮爲室,坤多,故曰喜盈其室。

䷄ 【需】 江有寶珠,海多大魚。亟行疾去,可以得財。

乾爲江河、爲玉,故曰寶珠。伏坤爲海、爲魚、爲疾、爲財。○有,宋元本作多,亟疾作疾亟,依汲古。

䷅ 【訟】 三牛生狗,以戌爲母。荊夷上侵,姬伯出走。

詳《坤》之《震》。三牛,宋元本作三年,依汲古。

䷆ 【師】 安息康居,異國穹廬。非君習俗,使伯憂惑。

詳《蒙》之《比》。末句宋元本作使伯心憂,茲依汲古。惑與俗韻,憂不協。

䷇ 【比】 行觸天罡,馬死車傷。身无聊賴,困窮乏糧。

《參同契》二月榆魁臨于卯,麥生,天罡據西。注:天罡,即北斗。睽之漸曰:魁罡所當,初爲敗殃,是天罡所指之處亡也。艮爲星,故曰天罡。艮卦數七,北斗七星,象尤切也。坤爲車馬、爲死傷、爲身、爲窮乏,震爲糧,震覆,故曰乏糧。○罡,汲古訛綱,局本又訛網,依宋元本。

䷈ 【小畜】 裸裎逐狐,爲人觀笑。牝雞司晨,主母亂門。

詳《大有》之《咸》。母,元本作作,非。

䷉ 【履】 爲季求婦,家在東海。水長无船,不見所歡。

詳《屯》之《蹇》。

䷊ 【泰】 男女合室,二姓同食。婚姻孔云,宜我多孫。

乾男坤女,伏艮爲室,乾坤交,故曰合室。坤爲姓,兌爲食,兌卦數二,故曰二姓同食。震爲嫁,故曰婚姻。伏艮爲孫。○末句元本作宜室我家,茲依宋本、汲古。

䷋ 【否】 太微帝室,黃帝所直。藩屏周衛,不可得入。常安長在,終无禍患。

太微,即紫微。《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注云:紫微大帝室,太微帝室者,言紫微垣爲天帝之中宮也。《天官書》又云:填星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黃帝主德。茲曰黃帝所直。黃帝,即軒轅星,言黃帝直中宮。中宮,即中央。藩屏周衛者,《天官書》太一旁三星三公,後句四星未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宮,言各星藩衛太微,周環紫宮,故曰不可入也。否互艮爲星,而與乾連,乾爲帝,艮爲室,故曰帝室。坤爲黃、爲直,故曰黃帝所直。艮爲屏藩、爲衛,艮堅,故不得入。○長在,宋元本作常存,茲依汲古。

䷌ 【同人】 齎金觀市,欲買騮子。猾偷竊發,盜我黃寶。

乾爲金,互巽爲市,下離,故曰觀市。乾爲馬,伏震爲子,故曰騮子。巽爲盜、爲偷竊,離爲黃,乾爲金玉,故曰黃寶。

䷍ 【大有】 三人俱行,欲歸故鄉。望邑入門,拜見家親。

此用渙象。震爲人,數三,故曰三人。震爲行、爲歸,艮爲鄉邑、爲門、爲拜、爲家、爲觀,故曰望。○人,汲古作思,依宋元本。親,宋元本作歡,依汲古。

䷎ 【謙】 娶於姜呂,駕迎新婦。少齊在門,夫子悅喜。

詳《否》之《渙》。

䷏ 【豫】 伯仲旅行,南求大牂。長孟病足,倩季負糧。柳下之寶,不失我邦。

震爲伯,坎爲仲、爲衆,故曰旅行。旅,衆也。震爲南,艮爲求,伏兌爲羊,故曰大牂。震爲長、爲孟、爲足,互坎,故曰病足。《家語》叔梁紇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長孟即謂孟皮也。艮爲季、爲負,伏巽爲糧,故曰負糧。季,季路也。《家語》子路爲親負米百里之外。震爲柳,坤下,故曰柳下。艮爲邦。事詳《同人》之《豐》。○長孟,汲古作孟長,依宋元本。寶,各本皆作貞,依《同人》之《豐》校。我邦,宋元本作驪黃。獨汲古存其真,於事實皆切。糧,各本皆作囊,獨汲古《革》之《恒》作糧,故依校。

䷐ 【隨】 潔身白齒,衰老復起。多孫衆子,宜利姑舅。

艮爲身,兌爲齒,巽白,故曰潔身白齒。艮爲壽,故曰衰老。下卦艮覆爲震,故曰衰老復起。艮爲孫,震爲子,巽爲姑,震爲舅。

䷑ 【蠱】 獨宿憎夜,嫫母畏晝。平王逐建,荊子憂懼。

巽爲寡,巽伏,故曰獨宿。互大坎爲夜、爲憎,巽爲母,兌魯,故曰嫫母。互大離,故曰畏晝。坎爲平,震爲王、爲逐、爲建,言楚平王逐太子建也。震爲子、爲草莽,故曰荊子。○憎,與下畏對文,汲古作深,雖與大坎象切,於文終不適,故依宋元本。獨宿无耦,故憎夜長;嫫母貌醜,故畏晝見。

䷒ 【臨】 追亡逐北,至山而得。稚叔相呼,反其室廬。

依《需》之《渙》校。各本下三句皆作呼還幼叔,至山而得,復歸其室。

䷓ 【觀】 鳥飛无翼,兔走折足。雖欲會同,未見其功。

震爲翼、爲足、爲兔,震覆,故无翼,故折足。艮爲鳥。由此證《明夷》初爻之垂其翼,以六四震爲翼,諸家以離爲翼,皆非。○見其,宋元本作得毉,茲依汲古。

䷔ 【噬嗑】 抱空握虗,鴞驚我雛,利去不來。

詳《離》之《家人》。去來,汲古作出成,依宋元本。

䷕ 【賁】 山作大池,陸地爲海。

艮爲山、爲陸地,坎爲池、爲海,汲古多各得其所四字,宋元本无。大,宋元本作天,依汲古。

䷖ 【剝】 爲虎所囓,泰山之陽。衆多從者,莫敢救藏。

艮爲虎,伏兌爲囓,艮爲山,納丙,故曰山陽。坤爲衆多,丁云事見檀弓。按:檀弓記孔子過泰山,謂苛政猛於虎,於此亦不甚合。

䷗ 【復】 逶迤四牡,思歸念母。王事靡盬,不得安處。

詳《旅》之《漸》。

䷘ 【无妄】 獮猴所言,語无成全。誤我白馬,使乾口來。

艮爲獮猴,震言,乾馬,巽色白,故曰白馬。震爲口,艮火,故曰乾口。

䷙ 【大畜】 飛不遠去,卑斯內侍,祿養豐富。

詳《豐》之《渙》。斯,汲古作廝,非。

䷚ 【頤】 大尾細要,重不可搖。陰權制國,平子逐昭。

艮爲尾,震爲大,故曰大尾。坎爲腰,今中爻皆陰,故曰細腰。《莊子》細要者化。謂蜂也。坤爲重,震爲搖,艮止,故不可搖。坤爲國,伏巽爲權,故曰陰權制國。坤爲平,震爲子、爲逐,震爲光明,故曰平子逐昭。○要,汲古作腰,非,依宋元本。西漢時腰多作要,故知要爲本字,腰是後人所改。

䷛ 【大過】 旦生夕死,名曰嬰鬼,不可得祀。

詳《小畜》之《升》。祀,宋元本訛視,依汲古。

䷜ 【坎】 子畏於匡,困於陳蔡。明德不危,竟免厄害。

坎爲畏,艮邑,故曰匡。坎爲困,震爲陳、爲蔡、爲德,艮爲光明,故曰明德。坎爲困厄,震解,故曰危。○厄,元本作危,非,依汲古。

䷝ 【離】 畏昏潛處,候時昭朗。卒逢白日,爲世榮主。

詳前。昭朗,元本作朗昭,依汲古。

䷞ 【咸】 白鳥銜鉺,鳴呼其子。旋枝張翅,來從其母。

詳《晉》之《震》。旋枝,宋元本作旋翼,依汲古。

䷟ 【恒】 宮商角徵,五音和起。君臣父子,弟順有序。唐虞龍德,國无災咎。

伏坤,故曰宮。兌秋,故曰商。巽居巳,故屬夏。樂書徴配夏,《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故震爲角。宮商角徴,皆卦象也。震爲音,巽卦數五,故曰五音。震爲君,伏艮爲臣,乾父震子,故曰君臣父子。巽順,故曰悌。震爲帝,故曰唐虞。伏坤爲國。

䷠ 【遯】 季姬踟躕,望孟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候。

詳《同人》之《隨》。

䷡ 【大壯】 鬼哭於社,悲商无後。甲子昧爽,殷人絕祀。

詳《大過》之《坤》。

䷢ 【晉】 天之所予,福祿常在,不憂危殆。

詳《小畜》之《遯》。之,宋元本作子,依汲古。

䷣ 【明夷】 比目四翼,相恃爲福。姜氏季女,與君合德。

離爲目,坤偶,故曰比目。震爲翼,卦數四,故曰四翼、爲福。伏巽爲姜,坎爲合,震爲君、爲德,《左傳·桓九年》紀季姜歸於京師,爲桓王后。

䷤ 【家人】 翕翕䡘䡘,稍崩墮顛。滅其令名,長沒不全。

詳《泰》之《謙》。

䷥ 【睽】 折若蔽目,不見稚叔。三足孤烏,遠去家室。

詳《師》之《蒙》。若,汲古作葉,稚作雉,孤烏作飛鳥,均依宋元本。此用渙象。

䷦ 【蹇】 羊腸九縈,相推稍前。止須王孫,乃能上天。

詳《履》之《師》。

䷧ 【解】 坤厚地德,蔗物蕃息。平康正直,以綏大福。

詳《泰》之《解》。

䷨ 【損】 有莘外野,不逢堯主。復歸窮處,心勞志苦。

震爲莘。莘,草名也。坤爲野,震爲主、爲帝,故曰堯主。震爲歸,坤爲心志、爲勞苦。鯀取有莘氏女,本在野之人,後堯用以治水。倘鯀不逢堯,則窮老於有莘之野耳。○歸,宋元本作居,依汲古。

䷩ 【益】 咠長景行,來觀柘桑。土伯有喜,都叔允藏。

咠爲邑之訛字,《禮·檀弓》以吾爲邑長於斯也。震爲長、爲行、爲柘桑,艮爲觀,故曰來觀柘桑,言邑長出巡也。震爲伯,互坤,故曰土伯。土伯,即周禮地官之土訓,土訓掌辨地物而原其生。震樂,故曰有喜。坤爲都,艮爲叔,故曰都叔。都叔,蓋都士都則之屬。○咠,音緝。篆書作□,而邑篆作□,形近,故邑訛爲咠。宋元本作胷,依汲古。士,宋元本作上,汲古作止,依局本。

䷪ 【夬】 周師伐紂,戰於牧野。甲子平旦,天下大喜。

詳《謙》之《噬嗑》。戰,宋元本作勝,依汲古。大,依宋元本,汲古作喜悅。

䷫ 【姤】 踰江求橘,并得大栗。烹羊食豕,飲酒歌笑。

乾爲木果,故曰橘、曰栗。乾爲河、爲江、爲大,故曰大栗。伏震爲羊,巽爲豕,震爲歌笑。○豕,宋元本作炙,依汲古。酒,汲古作食,依宋元本。

䷬ 【萃】 敝笱在梁,魴逸不禁。漁父勞苦,焦喉乾口,虛空无有。

第四句宋元本作筐筥乾口,汲古作口焦喉乾,茲依《遯》之《大過》校。

䷭ 【升】 生有陰孽,制家非陽。逐送還牀,張氏易公。憂禍重凶。

送,汲古作受,牀作作,公作休,均依宋元本。禍,元本作福,依宋本、汲古。然仍有訛字,故義皆不能通。

䷮ 【困】 絕域異路,多有畏惡。使我驚懼,思吾故處。

詳《漸》之《无妄》。思吾,依校,各本皆作思我。

䷯ 【井】 迷行失道,不得牛馬。百賈逃亡,市空无有。

坎爲失、爲隱伏,故曰迷行失道。伏震爲行、爲道也。艮爲牛,震爲馬,艮震伏,故不得。巽爲市賈,離虛,故曰空。○牛馬,汲古作馬牛,依宋元本。

䷰ 【革】 雌鷟生雛,神異興起。乘雲龍騰,民戴爲父。

通《蒙》。艮爲鷟,震爲生、爲雛、爲神、爲起。坤爲雲,震爲龍、爲乘、爲騰、爲父,坤爲民,艮爲戴。○鷟,宋本、汲古皆作鸑,茲依元本。乘,宋元本訛束,依汲古。

䷱ 【鼎】 曡曡纍纍,如岐之室。畜一息十,古公治邑。

詳《恒》之《小過》。○曡,宋元本作壘,治作始,均依汲古。

䷲ 【震】 瘡瘍疥瘙,孝婦不省。君多疣贅,四牧作去。

互艮多節,故曰瘡瘍疥瘙。瘙,亦瘡也。巽爲婦,巽順,故曰孝婦。巽伏,故曰不省。艮爲疣贅,震君,故曰君多疣贅。震爲馬,卦數四,故曰四牧。震往,故曰去。○瘙,宋元本作搔,非,依汲古。牧去,汲古作時災,不協,依宋元本。

䷳ 【艮】 羊頭兔足,羸瘦少肉。漏囊敗栗,利无所得。

詳《剝》之《恒》。

䷴ 【漸】 孽蔑徙靡,空无誰是。言季不明,樂減少解。

字既多訛,義都未解。孽徒,宋元本作孽從,不作子,亦未知孰是。

䷵ 【歸妹】 妹爲貌慹,敗君正色。作事不成,自爲心賊。

震爲嫁,兌爲妹。伏艮爲須,以女而有須,故曰貌慹。《莊子·田子方》老聃新沐,被發而乾慹,然似非人。慹,音慴,言可怖也。坎爲畏懼,故曰慹。震爲君,兌毀,故曰敗、曰不成。艮爲成,艮伏,故不成。坎爲心、爲賊。○慹,宋元本、汲古均作熟,局本作熱,蓋由慹訛爲熱,又由熱訛熟,茲依局本。又爲貌汲古作貌親,是又因熟字而妄改,局本熱字即是慹字,而微異耳。

䷶ 【豐】 四馬共轅,東上太山。騂驪同力,无有重難,與君笑言。

詳《剝》之《解》。

䷷ 【旅】 陰變爲陽,女化作男。治道得通,君臣相承。

詳《比》之《離》。渙之旅中四爻艮爲兌,震爲巽,亦巽爲震,故曰女化男。《左傳》震之離,亦離之震是其例也。君臣相承者,言陽爲君,陰爲臣,卦形上一陰承一陽,下二陰承二陽也。○作,汲古作爲,依宋元本。

䷸ 【巽】 南國少子,材略美好。求我長女,賤薄不與。反得醜惡,後乃大悔。

詳《比》之《漸》。

䷹ 【兌】 昭公失常,季氏悖狂。遜齊處野,喪其寵光。

詳《遯》之《蠱》。

䷻ 【節】 文山紫芝,雍梁朱草。生長和氣,王以爲寶。公尸侑食,福祿來處。

詳《同人》之《剝》。

䷼ 【中孚】 牽羊不前,與心戾旋。聞言不信,誤紿丈人。

兌羊,艮手,故曰牽羊。艮止,故曰不前。兌爲耳,中爻正反震,故曰聞言不信、曰誤紿丈人。震爲丈人。

䷽ 【小過】 東山西山,各自止安。心雖相望,竟未同堂。

詳《姤》之《坤》。艮爲望、爲堂,正反艮,故曰相望、曰未同堂。

䷾ 【既濟】 鹿求其子,虎廬之里。唐伯李耳,貪不我許。

詳《隨》之《否》。

䷿ 【未濟】 三虎上山,更相喧喚。心志不親,如仇與怨。

詳《姤》之《小過》。首二句用半象。

叙 1
例言 2
卷一
乾之第一 3
坤之第二 4
屯之第三 5
卷二
蒙之第四 6
需之第五 7
訟之第六 8
師之第七 9
卷三
比之第八 10
小畜之第九 11
履之第十 12
泰之第十一 13
卷四
否之第十二 14
同人之第十三 15
大有之第十四 16
謙之第十五 17
卷五
豫之第十六 18
隨之第十七 19
蠱之第十八 20
臨之第十九 21
卷六
觀之第二十 22
噬嗑之第二十一 23
賁之第二十二 24
剝之第二十三 25
卷七
復之第二十四 26
无妄之第二十五 27
大畜之第二十六 28
頤之第二十七 29
卷八
大過之第二十八 30
坎之第二十九 31
離之第三十 32
咸之第三十一 33
卷九
恒之第三十二 34
遯之第三十三 35
大壯之第三十四 36
晉之第三十五 37
卷十
明夷之第三十六 38
家人之第三十七 39
睽之第三十八 40
蹇之第三十九 41
卷十一
解之第四十 42
損之第四十一 43
益之第四十二 44
夬之第四十三 45
卷十二
姤之第四十四 46
萃之第四十五 47
升之第四十六 48
困之第四十七 49
卷十三
井之第四十八 50
革之第四十九 51
鼎之第五十 52
震之第五十一 53
卷十四
艮之第五十二 54
漸之第五十三 55
歸妹之第五十四 56
豐之第五十五 57
卷十五
旅之第五十六 58
巽之第五十七 59
兌之第五十八 60
渙之第五十九 61
卷十六
節之第六十 62
中孚之第六十一 63
小過之第六十二 64
既濟之第六十三 65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