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术数类
  5. 《焦氏易林注》

《焦氏易林注》

震之第五十一

+ -

䷲ 【震】 枯匏不材,利以濟舟。渡踰河海,无有溺憂。

艮爲匏,伏巽,故曰枯匏。震爲舟、爲濟,伏巽爲利,坎爲河海、爲憂,震出,故无有溺憂。○材,依顧校,各本皆作朽。顧云國語枯匏不材於人。河,汲古作江,依宋元本。首句言枯匏雖无用,然以爲舟可利濟也。

䷀ 【乾】 陷塗溺水,火燒我履,憂患重累。

此用遇卦《震》象。震爲大塗,坎爲水、爲陷溺,互艮爲火,震在艮上,故曰火燒我履。坎爲憂患。

䷁ 【坤】 旦生夕死,名曰嬰鬼,不可得祀。

詳《小畜》之《升》。祀,宋元本訛視。

䷂ 【屯】 揚水潛鑿,使石潔白。裏素表朱,遊戲臯沃。得其所願,心志娛樂。

詳《否》之《師》。○石,宋元本作君,表朱作附珠,均依汲古。沃,元本訛□,汲古作澤,其作君,依宋元本。裏,各本皆作衣,依《豫》之《大過》宋元本校。

䷃ 【蒙】 衆鳥所翔,中有大怪。九身无頭,魂驚魄去,不可以居。

詳《否》之《同人》。

䷄ 【需】 刖根枯株,不生肌膚。病在於心,日以焦枯。

此亦用震象。伏巽,下斷,故曰別根。巽殞落,故曰枯株。艮爲肌膚,本卦伏坤爲死,故曰不生。坎爲心病,離爲日、爲焦枯。

䷅ 【訟】 府藏之富,王以振貸。捕魚河海,芶笀多得。

詳《坎》之《大過》。○貸,汲古作貧。芶笀,元本作罟網,汲古作罟網,依宋本。

䷆ 【師】 一莖九纏,更相牽攣。宿明俯仰,不得東西。請讞當決,日午被刑。

坎爲莖,數一,故曰一莖。震數九,故曰九纏。伏巽爲繩、爲纏,遇卦震互艮爲牽,初至四正反艮,故曰互相牽攣。震爲旦,故曰宿明。宿明,即黎明也。震東,坎西,艮閉,故曰不得東西。震爲請、爲讞,坤殺,故曰當決、曰被刑。伏離,故曰日午被刑。《史記》司馬穰苴與監軍莊賈期旦日日中會於軍門,及期,賈不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曰:當斬,乃斬之。○相,汲古作用,請作讚,均依宋元本。決,宋元本作報,午作中,均依汲古。

䷇ 【比】 耋老鮐背,齒牙動搖。近地遠天,下入黃泉。

坤爲老、爲魚,艮爲背,故曰鮐背。《詩·大雅》黃耇台背,《爾雅·釋詁》老人皮膚消瘠,若駘魚也。伏兌爲齒牙、爲毀折,故曰勸搖。乾伏,故曰遠天。坤爲水、爲黃、爲下、爲死,故下入黃泉。

䷈ 【小畜】 羊舌叔虎,野心善怒。黷貨无厭,以滅其身。

羊舌虎,叔向弟。襄二十二年以受賄爲范宣子所殺。兌爲羊、爲口舌,伏艮爲叔、爲虎,故曰羊舌叔虎。坤爲野、爲心,震爲怒,故曰野心善怒。坤爲貨財、爲身,坤殺,故曰以滅其身。○舌,汲古訛蛇,依宋元本。

䷉ 【履】 訏疑八子,更相欺紿。管叔善政,不見邪期。

伏《豫》。震爲子,坤卦數八,故曰八子。震爲言,正反震,故曰更相欺紿。震爲管,艮爲叔,故曰客叔。坤爲政,震爲善,故曰善政。管叔者,管仲,言桓公死,諸公子爲亂,管仲不及見也。○訏,宋元本作謀,依汲古。詩鄭風洵訏且樂,韓詩作恂盱,《爾雅·釋詁》盱,憂也。然則訏疑者,憂疑也。

䷊ 【泰】 絆跳不遠,心與言反。尼丘顧家,茅簟朱華。

震爲跳,伏巽爲繩,故曰絆跳。坤近,故曰不遠。坤爲心,震爲言,乾亦爲言,震言與乾言相背,故曰言反。伏艮爲尼丘、爲家,巽爲茅,兌爲華,乾爲大赤,故曰朱華。下二句義未祥,或有訛字。○絆,宋元本作伴,依汲古。跳,汲古作逃,逃跳古通。易林多古義。頗疑汲古是,今通俗從宋元本。

䷋ 【否】 蜉蝣戴盆,不能上山。搖推跌跋,頓傷其顔。

巽爲蟲,故曰蜉蝣。艮爲戴、爲盆,故曰蜉蝣戴盆。艮止,故不能上山。巽進退,故搖推跌跋。艮爲顔,坤爲傷。

䷌ 【同人】 朝露不久,爲恩惠少。膏澤欲盡,咎在枯槁。

通《師》。震爲朝,坎爲露,風散,故曰不久。震爲恩惠,坎爲膏澤,坤亡,故曰少、曰盡。離爲枯槁。

䷍ 【大有】 河伯之功,九州攸同。載祀六百,光烈无窮。

此用《震》象。震爲伯,互坎故曰河伯。互艮爲州,震數九,重震,故曰九州攸同。震爲百,坎數六,故曰六百。離爲光也。按:《竹書紀年》謂夏祀前後共四百七十一年,後儒疑之,茲謂九州攸同,確謂禹也。載祀六百,謂禹食報之久也,較竹書更多。

䷎ 【謙】 三人北行,大見光明。道逢淑女,與我驥子。

震爲人,數三,故曰三人。坎爲北,艮爲光明、爲道,坤女,震爲淑,故曰道逢淑女。震爲馬,故曰驥子。

䷏ 【豫】 金精躍怒,帶劍過午。徘徊高庫,宿於木下。兩虎相拒,弓弩滿野。

詳《噬嗑》之《泰》。劍過,宋元本作釗通,依汲古。拒,汲古作距,依宋元本。○《河圖帝覽嬉》:月者,金之精,又虎亦爲金精。艮爲虎,兩虎相拒者,言正反艮相背也。高庫,地名,《呂氏春秋》出高庫之兵以賦民,《越絕書》高庫在安成里,勾踐藏兵之所。

䷐ 【隨】 江河淮海,天之奧府。衆利所聚,可以富有。樂我君子,百福是受。

詳《乾》之《觀》。五六句宋元本作好樂喜友,汲古作安樂无憂,依《乾》之《觀》校。

䷑ 【蠱】 不虞之患,禍至无門。奄忽暴卒,病傷我心。

詳《蒙》之《明夷》。

䷒ 【臨】 畫龍頭角,文章未成。甘言美語,說辭无名。

詳《蒙》之《噬嗑》。角,宋元本作頸,依汲古。

䷓ 【觀】 缺破不成,胎卵不生,不見兆形。

詳《晉》之《益》。

䷔ 【噬嗑】 旁行不遠,三里復反。心多畏惡,日中止舍。

震爲行,艮止,故不遠。艮爲里,震爲反,數三,故曰三里復反。坎爲心、爲畏惡,離爲日,艮爲止、爲舍。○復反,汲古作反復,依宋元本。

䷕ 【賁】 四隤不安,兵革爲患。掠我妻子,家復飢寒。

震數四,《說文》隤,隊也,又壞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隤牆填塹。坎爲破壞,故曰四隤不安。艮爲兵革,坎爲患,艮手爲掠,震爲子,伏巽爲妻,故曰掠我妻子。艮爲家,坎爲寒,離虛,故曰飢寒。○隤,汲古作凟,非,依宋元本。復,宋元本訛履。

䷖ 【剝】 喜來如雲,嘉福盈門。衆才君子,舉家蒙歡。

此兼用《震》象。震爲喜,坎爲雲,震爲嘉福,艮爲門、爲君子、爲家,坎衆,故曰衆才。震樂,故曰蒙歡。○汲古第二句作第四句,第四句作第二句,今依宋元本。

䷗ 【復】 載金販狗,利棄我走。藏匿淵底,折毀爲咎。

詳《隨》之《革》。毀,宋本、汲古訛晦,元本訛悔,依局本。

䷘ 【无妄】 日中爲市,各抱所有。交易貲賄,函珠懷寶,心悅歡喜。

詳《泰》之《升》。

䷙ 【大畜】 日趨月步,周遍次舍。經歷致遠,无有難處。

首句宋元本作月步日趨,茲依汲古。○乾爲日,兌爲月,震行,故日趨月步。震爲周,艮爲次舍。

䷚ 【頤】 陽明失時,陰凝爲憂。主君哀泣,喪其元侯。

艮爲時,坤失,乾伏,故曰陽明失時、曰陰凝爲憂。坤爲憂也。震爲主、爲君,震爲樂、爲歌,震反爲艮,故曰哀泣。震爲諸侯、爲長,故曰元侯。坤爲喪。

䷛ 【大過】 年衰歲暮,精魂游去。形容銷枯,哀子相呼。

乾爲年歲,乾老,故曰衰暮。乾爲精魂,大過死,故曰精魂游去。伏坤爲形容,巽隕落,故銷枯。伏震爲子,坤憂,故曰哀子。兌口,故曰呼,正反兌,故曰相呼。○哀,宋元本作喪,相作恩,依汲古。按:恩必是思之訛,喪子思呼亦通。

䷜ 【坎】 少无功績,老困失福。跂行徙倚,不知所立。

艮爲少,又爲老,震爲功績,坎困,故无功,故失福。震爲行、爲徙倚、爲立,上下坎,故不知所立。○跂,汲古作跌,徙作跛,均依宋元本。

䷝ 【離】 持心瞿目,善數搖動。自東徂西,不安其處。散渙府藏,无有利得。

伏坎爲心,重離,故曰瞿目。《禮·玉藻》視容瞿瞿,注:瞿瞿,驚遽不審貌。巽風,故搖動。離東,兌西,風散。艮爲府藏,艮伏,故曰散渙府藏。巽爲利,兌折故无。○瞿目,汲古作耀目,依宋元本。持心瞿目者,言驚懼不敢放逸也。

䷞ 【咸】 齎貝贖狸,不聽我辭。繫於虎鬚,牽不得來。

詳《需》之《睽》。

䷟ 【恒】 老狼白獹,長尾大胡。前顛卻躓,无有利得。

通《益》。艮爲狼、爲獹,《玉篇》韓獹,天下俊犬。艮爲尾,與巽連,故曰長尾。艮爲須,故爲胡。胡,領肉下垂也。《詩·豳風》狼跋其胡,《毛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曰前顛後躓。乾爲前,巽爲顛、爲利。卻,退也。坤喪,故无利。○胡,元本作狐,依宋本、汲古。卻,汲古作後,依宋元本。第四句汲古作岐人悅喜,非,依宋元本。

【遁】 背地相憎,心志不同。如火與金,君猛臣慢,虎行兔伏。

艮爲背,伏坤爲地、爲心志。艮火,乾金,火爍金申不同,與相憎之故也。乾君,艮臣,艮虎,震爲兔,震伏,故曰兔伏。○慢,汲古作懾,依宋元本。艮止,故曰慢。

䷡ 【大壯】 夏臺羑里,湯文厄處。鬼侯歠醢,岐人悅喜。

詳《頤》之《復》。

䷢ 【晉】 牙蘖生達,螳螂啓戶。幽人利貞,鼓翼起舞。

此亦兼用《震》象。震爲萌芽、爲生,故曰牙蘖生達。兌爲斧、爲螳蜋,艮爲戶。震爲人,互坎,故曰幽人,艮止,故曰利貞。震爲翼、爲鼓、爲啟舞。○達,依《小畜》之《睽》校,各本皆作齒。

䷣ 【明夷】 烈女无夫,閔思苦憂。齊子无良,使我心愁。

坤爲女,震爲夫,坤喪,故无夫。坤坎皆爲思、爲憂,伏巽爲齊子,《詩·齊風》齊子居止,《傳》文姜也,與其兄襄公通,故曰无良。坤爲我,坎爲心、爲愁。

䷤ 【家人】 踐履危難,脫厄去患。入福喜門,見我大君。

此用《震》象。互坎爲危難,上震,故踐履危難。震出,故曰脫厄去患。震爲福喜,互艮爲門,伏巽,故曰入。震爲君。○我,宋元本作悔,依汲古。

䷥ 【睽】 折臂接手,不能進酒。祈祀閑曠,神怒不喜。

此仍用《震》象。互艮爲臂、爲手,坎爲折、爲矯輮,故曰折臂。接手,手反接也,即反縛也。《史記·陳丞相世家》至即命武士縛信,反接之,又《前漢·陳平傳》噲受詔,即反接檻車詣長安。坎爲酒,艮止,故不能進。震爲言,故曰祈祀。坎隱伏,故曰閑曠。言曠絕不祀也。震爲神、爲怒。

䷦ 【蹇】 蟻封穴戶,大雨將集。鵲起數鳴,牝雞歎室。

相薨雄父,未到在道。此仍用《震》象。伏巽爲蟻,艮爲穴戶,坎閉,故曰封。坎爲雨、爲集,震爲鵲、爲鳴。伏巽爲雞,艮爲室。末二句有訛字,故義未詳。按:漢明帝禱雨曾筮得此林,召沛獻王輔詮敍其義,王傳京易者也。○起數,汲古作數起,末作來,均依宋元本。雄父疑爲雄犬,他林雄犬皆訛雄父是其證,汲古又作雄文,皆非。

䷧ 【解】 胡俗戎狄,太陰所積。固冰沍寒,君子不存。

古者以戎狄爲陰物,故易林皆以坤象戎狄。卦有重坎,坎爲月,月者,太陰之精,故亦象戎狄。重坎,故曰積。坎爲冰、爲寒,艮爲君子,上卦艮覆,故曰不存。○第三句元本沍作冴,汲古冰作冽,茲從宋本。冴者,沍之訛。《左傳》固陰沍寒。

䷨ 【損】 翕翕䡘䡘,消頹崩顛。滅其令名,身不得全。

坤震皆爲車,而震爲聲,故曰翕翕䡘䡘,皆車聲也。坤消,二至四艮山覆,故曰崩顛。艮爲名,震淑,故曰令名。坤喪,故滅其令名。坤爲身,坤死,故不得全。○消,汲古訛稍,依宋元本。

䷩ 【益】 螟蟲爲賊,害我稼穡。盡禾殫麥,秋无所得。

詳《坤》之《革》。螟,宋元本作災,殫作單,均依汲古。

䷪ 【夬】 三鳥飛來,自我逢時。俱行先至,多得大利。

伏艮爲鳥,數三,故曰三鳥。艮爲時,坤爲我。

䷫ 【姤】 龍馬上山,絕无水泉。喉焦脣乾,渴不能言。

詳《乾》之《訟》。絕,宋元本作焦,依汲古。焦脣,汲古作脣燋,能作可,皆依宋元本。

䷬ 【萃】 春生孳乳,萬物蕃熾。君子所集,禍災不至。

伏震爲春、爲生,坤爲孳乳、爲萬物,坤爲多,故曰蕃熾。艮爲君子,坤爲集、爲禍災。○孳,汲古作子,依宋元本。至,宋元本作到,依汲古。

䷭ 【升】 王孫季子,相與爲友。明允篤誠,升擢薦舉。

震爲王,艮爲孫、爲少男,故曰王孫季子。兌爲朋友,言舜舉八元八愷也。

䷮ 【困】 六明並照,政紀有統。秦楚戰國,民受其咎。

坎卦數六,互離,故曰六明並照。巽爲紀、爲統,兌西爲秦,伏震爲楚、爲戰,上艮,故曰戰國。坎爲衆、爲民。六明,指六國。

䷯ 【井】 蝃蝀充側,佞人傾惑。女謁橫行,正道壅塞。

詳《蠱》之《復》。傾,各本多作所,依《蠱》之《復》校。

䷰ 【革】 登崑崙,入天門。過糟邱,宿玉泉。同惠歡,見仁君。

三字句,詳《比》之《姤》。

䷱ 【鼎】 體重難飛,未能越關,不離空垣。

通《屯》。坤爲體、爲重,坎陷,故難飛。艮爲關、爲垣,坤虛,故曰空垣。○離空,宋元本作啻留,依汲古。

䷳ 【艮】 玄黃虺隤,行者勞疲。役夫憔悴,踰時不歸。

詳《乾》之《革》。不,汲古作得,依宋元本。

䷴ 【漸】 孔德如玉,出於幽谷。飛上喬木,鼓其羽翼,輝光照國。

詳《同人》之《坎》。○喬,汲古作高,依宋元本。

䷵ 【歸妹】 火雖熾,在吾後。寇雖衆,在吾右。身安吉,不危殆。

詳《大有》之《需》。在吾,宋元本作出我,依汲古。吉,元本作居,依宋本、汲古。

䷶ 【豐】 旃裘羶國,文禮不飾。跨馬控弦,伐我都邑。

詳《豫》之《需》。

䷷ 【旅】 被髪八十,慕德獻服。邊鄙不聳,以安王國。

巽爲髪,兌數十,艮數八,故曰被髪八十。伏震爲德,坎爲慕,此似言太公八十歸周也。艮爲邊鄙、爲國,伏震爲王,故曰王國。

䷸ 【巽】 心得所好,口常欲笑。公孫蛾眉,雞鳴樂夜。

伏坎爲心、爲夜,互兌爲口,伏震爲笑、爲公,艮爲孫,故曰公孫。巽爲蛾、爲雞鳴,艮爲眉,坎爲夜。《詩·衛風》螓首蛾眉,皆狀美人之貌。《齊風》雞既鳴矣,《毛傳》云雞鳴而夫人作,朝盈而君作,皆遵詩序思賢妃之說,茲云樂夜,與下匪雞則鳴蒼蠅之聲意合,然則焦謂此詩爲荒淫樂夜之詩,與毛序異。○夜,汲古作從,依宋元本。

䷹ 【兌】 馬能負乘,見邑之野。井獲粱稻,喜悅无咎。

伏震爲馬、爲乘,艮爲負、爲邑、爲野,巽爲稻粱。兌悅。○能,汲古作西,依宋元本。粱,宋元木作粢,依汲古。

䷺ 【渙】 高飛視下,貪饕所在。腐臭爲患,害於躬身。

艮爲飛,上巽,故曰高飛。艮爲視,坎爲下,巽爲臭腐,坎爲患害,艮爲身。

䷻ 【節】 東行西步,失其次舍。乾侯野井,昭君喪居。

詳《鼎》之《噬嗑》。君喪,汲古作公求,依宋元本。

䷼ 【中孚】 神鳥五彩,鳳凰爲主。集於王谷,使年歲有。

震爲神,艮爲鳥,巽卦數五,故曰神鳥五彩。震爲主,艮爲鳳凰,艮爲谷,震爲王,故曰五谷。《一統志》中條山有王官谷。盧思道《從駕玉照寺頌》:王谷蟲篆。震爲年歲。○王,汲古作山,有作育,均依宋元本。

䷽ 【小過】 石門晨門,荷蕢食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

詳《革》之《旅》。啓,宋元本作關,食作疾,均依汲古。

䷾ 【既濟】 [齒間][齒間]齧齧,貧鬼相責。无有懽怡,一日九結。

卦爲三,兌形,兌爲牙齒,故曰[齒間][齒間]齧齧。兌爲口,故相責。坎爲鬼、爲憂,故不怡。離爲日,數九,故一日九結。

䷿ 【未濟】 白日揚光,雷車避藏。雲雨不行,各止其鄉。

詳《否》之《困》。

叙 1
例言 2
卷一
乾之第一 3
坤之第二 4
屯之第三 5
卷二
蒙之第四 6
需之第五 7
訟之第六 8
師之第七 9
卷三
比之第八 10
小畜之第九 11
履之第十 12
泰之第十一 13
卷四
否之第十二 14
同人之第十三 15
大有之第十四 16
謙之第十五 17
卷五
豫之第十六 18
隨之第十七 19
蠱之第十八 20
臨之第十九 21
卷六
觀之第二十 22
噬嗑之第二十一 23
賁之第二十二 24
剝之第二十三 25
卷七
復之第二十四 26
无妄之第二十五 27
大畜之第二十六 28
頤之第二十七 29
卷八
大過之第二十八 30
坎之第二十九 31
離之第三十 32
咸之第三十一 33
卷九
恒之第三十二 34
遯之第三十三 35
大壯之第三十四 36
晉之第三十五 37
卷十
明夷之第三十六 38
家人之第三十七 39
睽之第三十八 40
蹇之第三十九 41
卷十一
解之第四十 42
損之第四十一 43
益之第四十二 44
夬之第四十三 45
卷十二
姤之第四十四 46
萃之第四十五 47
升之第四十六 48
困之第四十七 49
卷十三
井之第四十八 50
革之第四十九 51
鼎之第五十 52
震之第五十一 53
卷十四
艮之第五十二 54
漸之第五十三 55
歸妹之第五十四 56
豐之第五十五 57
卷十五
旅之第五十六 58
巽之第五十七 59
兌之第五十八 60
渙之第五十九 61
卷十六
節之第六十 62
中孚之第六十一 63
小過之第六十二 64
既濟之第六十三 65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